香港作為全球長壽之都,港人無論男女平均壽命均超過80歲,社會自然也無法避免面對人口老齡化問題。新冠疫情後,長者的身心健康與生活質量不僅備受市民關注,港府也陸續推出一系列的長者友善住屋政策,冀提升他們的幸福感。
房屋局和房委會數月前率先推出「幸福設計指引」,作為日後新建公營房屋及現有屋邨翻新的參考和設計依據,而「樂齡安居」則成為衡量幸福感的重要概念。隨後,《施政報告》亦提出「政府會締造長者友善的樓宇環境,將提出有利長者生活的樓宇設計建議,分批實施」。
政府於上個月最新建議為長者「居家安老」制定樓宇設計指引,並分強制及鼓勵兩種方式推動,要求私人住宅、商場與診所等長者經常前往的地方,須配備「樂齡科技」設施、「暢通易達」設計,方便長者出入和使用。是次法例修訂,相信是在以往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從設計伊始已將長者的需求置於優先考慮,以應對未來人口高齡化的考驗。
本欄樂見政府協同業界為長者打造友善和安全的居住環境,同時,我們也看到「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在探討和醞釀公共政策,以及推動社會福利事業的過程中正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近年不少發展商在規劃商業及住宅建築時,均強調趨近自然的設計,以及保留文化特色,如啟德的新地標之一AIRSIDE。
儘管社區設計(Community Design)並非新鮮事物,但其內涵應因時因地制宜,從「為社區設計」(Design for Community)走向「和社區一起設計」(Design with Community),盡可能多地聆聽和採納用家的建議,不僅著眼於社區的硬件(住屋、醫療、康體設施等),更將軟件納入考慮,兼顧長者及其照顧者的身心靈需求,和社區一起設計出可持續性的健康生活方式。
社區同行基金會創辦人 張媞
社區同行基金
我家時評
張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