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迎來2025年,本欄在此預祝各位讀者新年快樂!
粉嶺高爾夫球場的爭議懸而未決超過10年,雖然政府去年9月收回其中32公頃土地,擬更改發展用途,但該環評報告本月被高等法院裁定,環保署須發還重新諮詢公眾及讓環諮會考慮,包括就文化、歷史、生態等進行仔細評估。
香港哥爾夫球會去年「七一」回歸日試行「早上高球場下午公園」開放模式,吸引了過萬名市民參與,加上球會22年公開委託顧問進行的環評報告,稱在擬發展的32公頃區域中,合共發現37種動物群物種,當中包括15種哺乳類動物、八種雀鳥等,多於政府環評報告表明的四種。同時,他們稱在該處發現多種蝙蝠及飛蛾,生態價值較政府報告評估高。
對於上述爭拗,本欄認為社會可先從政治角力、陰謀論中解脫出來,才能用好這片土地,重現這個亞洲最古老的錦標賽高球場的活力,以及與社區建立聯繫的潛力,轉變為有利政策推行的環境,或許才是政府與社會各界、社區共同努力的方向。
舉例來說,有老牌商業集團本月初於銅鑼灣舉辦「百年營造:從空間到社區」的社區對談,提出了一個很值得細味的理念,「社區營造的目標,不僅是構建空間,是以內容賦予空間生命力」。好的社區,不但要有優質建築環境和設施,更需要營造充滿活力和人情味的社區氛圍。換言之,政府現時收回高球場「舊場」,並將其稱作「粉錦公路以東的公園」,它便成為了社區的文化資產。
至於這個地方如何與空間的使用者、建構者和社區持份者聯繫合作?如何將這個頗具歷史感的地方打造成既有文化底蘊、承載世代回憶,同時又充滿人文關懷、帶動社區認同的地方?處理得當,這將為未來北部都會區的新社區帶來動力。
社區同行基金會創辦人 張媞
社區同行基金
我家時評
張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