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害突襲冇預告 社區防災要趁早

 2025-07-10
災害突襲冇預告 社區防災要趁早

早前一本「預言」日本於7月5日發生大災難的漫畫成為網絡熱話,引來不少市民關注之餘,亦將遊日計劃暫緩。雖然「預言」最終未成真,大家鬆一口氣,但事件卻提醒了我們:提升防災意識,是保護社區和家庭的第一步。

香港位處地震帶以外,一向被視為「福地」,市民普遍對大災害警覺性較低。事實上,極端天氣、暴雨、水浸、火災、停電等,仍然有機會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就如7月5日晚將軍澳大範圍停電,區內有居民被困電梯、交通燈失靈、商場戲院突然停電停冷氣,不便之餘,亦反映城市在面對突發事故時的脆弱。另一方面,香港不少人未必熟悉如何應對緊急情況,基本應變知識不足。其實,防災意識的建立,需要政府、地區組織與市民三方面協作。

政府層面,除了完善防災法規,更要持續加強基礎設施安全。舉例日本東京的高樓大廈須設有避難層、防煙區及應急照明,還規定住宅需儲備飲用水和急救物資。相關做法值得我們參考,無論是新建築還是舊樓翻新,長遠來看,都應加入相應的防災設計。

地區層面,地區各類組織和團體通過舉辦防災講座、演習,將防災的知識和資訊帶入社區,讓居民親身學習自救互救、如何正確使用應急設備。比如,通過模擬停電、水浸等情境,教識居民應變之道。這些實踐活動,不單提升了應急能力,更令大家明白身邊小事都與安全息息相關。

居民層面,在日常生活中除了主動參與社區活動,平日亦可留意走火通道位置、備用電筒及食水等生活細節。有長者或弱勢鄰居需要協助時,主動關心一句,或在緊急時刻互相照應。這種守望相助精神,正是社區安全的根基。

現今資訊傳播速度極快,面對謠言、訊息滿天飛,市民應學懂分辨真偽,以免產生不必要的恐慌之餘,成為不實資訊的散播者。整個社會若能幫助居民從日常細節入手,逐步培養防災意識,不幸遇上突發情況時便懂得如何自救、聯絡支援,並與鄰居和家人保持基本溝通,相信即使是平日微小的準備,到了關鍵時刻,便能增加社區整體的應變能力與信心。

社區同行基金會 梁文武



社區同行基金

我家時評



相關文章


香港社區治理 持續升級中   (解讀三中全會...我家時評

香港社區治理 持續升級中 (解讀三中全會...

社區同行基金創辦人 張媞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日前閉幕,會議審議並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

實現「精準幫扶」 考驗各方智慧   (解讀三...我家時評

實現「精準幫扶」 考驗各方智慧 (解讀三...

社區同行基金創辦人 張媞上月舉行的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並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

社區治理:主體責任在港府 協作參與在民間...我家時評

社區治理:主體責任在港府 協作參與在民間...

社區同行基金創辦人 張媞前文提到,《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中關...

告別劏房為基層兜底:先劃線 後取締 (解讀三...我家時評

告別劏房為基層兜底:先劃線 後取締 (解讀三...

社區同行基金創辦人 張媞本欄在較早前的文章中提到《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

化過渡型社區為溫暖社區我家時評

化過渡型社區為溫暖社區

社區同行基金創辦人 張媞本屆政府重視改善基層住屋條件,2024 年也是至今為止過渡性房屋項目發展最蓬...

眼觀社區 耳聽業界 心靈健康靠多方協作我家時評

眼觀社區 耳聽業界 心靈健康靠多方協作

社區同行基金創辦人 張媞近年來,社區內出現不少圍繞精神健康的悲劇,涉及的群體也越見廣泛,不僅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