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發展靠共融 搶人才更要留人才

 2025-08-21
社區發展靠共融 搶人才更要留人才

香港近年推出的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高才通),旨在吸引世界各地具豐富工作經驗及高學歷的人才到香港探索機遇,吸引了不少專業人士和他們的家人來港。不過有數據顯示,部分高才領取身份後未有長遠留港發展。當中除了工作機會等現實因素外,社區層面支援不足,令新來家庭難以真正融入本地生活,也是值得關注的原因之一。

相信大部份高才家庭與本地居民一樣,都希望在香港建立長遠而安穩的生活。社區的力量,正正可以促進大家互相認識和支持,既幫助新來港人士適應環境,也為本地社區帶來新思維和活力。推動共融不是單向的幫助,而是大家一起參與、互相學習、共同受益的過程。

語言是打開社區大門的第一步。對新來港人士來說,學會廣東話有助於與街坊相處、了解本地文化;而本地居民在與他們交流時,也能增進對不同背景的理解。近年,不少非政府組織和社區中心都開設了廣東話班,有的更設網上課堂,內容涵蓋日常生活、職場用語等。這些課堂不只惠及新來港家庭,對於希望改善普通話、英文能力的本地街坊,也可以設計互動語言交流活動,促進雙向學習。

參與社區活動也是拉近彼此距離的好方法。香港各區社區組織、社區中心、康樂會堂等每年會舉辦各式文化、運動或公益活動。新來港家庭可以透過參加節日活動、區內運動會、義工服務等,體驗香港的多元文化,結識新朋友,也讓本地居民認識到來自不同地方的新鄰居。這些交流不僅限於新來港人士融入,更是本地社區吸納新元素、拓闊視野的契機。

對有子女的家庭來說,學校和教育自然是重要考慮。本地家長和新來港家長其實都關心孩子能否適應學校、找到合適的升學出路。社區組織可主動聯繫不同區的學校、校長會,為所有家庭提供學校資訊、升學指引,甚至舉辦校園參觀日。這樣不僅方便新來者熟悉本地教育,對本地家長也是多一個了解學校的好機會。大家有相似的煩惱,也容易建立有共鳴的互助網絡。

推動共融,需要大家同行。高才家庭帶來新的動力、本地居民擁有豐富的社區網絡,兩者皆為社區重要的文化資本,同樣值得珍惜。如何讓香港的社區成為文化友好的宜居之地,如何建設美好社區?這是為關心社區發展的朋友們提出新課題。

社區同行基金會 梁文武



社區同行基金

我家時評



相關文章


香港社區治理 持續升級中   (解讀三中全會...我家時評

香港社區治理 持續升級中 (解讀三中全會...

社區同行基金創辦人 張媞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日前閉幕,會議審議並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

實現「精準幫扶」 考驗各方智慧   (解讀三...我家時評

實現「精準幫扶」 考驗各方智慧 (解讀三...

社區同行基金創辦人 張媞上月舉行的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並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

社區治理:主體責任在港府 協作參與在民間...我家時評

社區治理:主體責任在港府 協作參與在民間...

社區同行基金創辦人 張媞前文提到,《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中關...

告別劏房為基層兜底:先劃線 後取締 (解讀三...我家時評

告別劏房為基層兜底:先劃線 後取締 (解讀三...

社區同行基金創辦人 張媞本欄在較早前的文章中提到《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

化過渡型社區為溫暖社區我家時評

化過渡型社區為溫暖社區

社區同行基金創辦人 張媞本屆政府重視改善基層住屋條件,2024 年也是至今為止過渡性房屋項目發展最蓬...

眼觀社區 耳聽業界 心靈健康靠多方協作我家時評

眼觀社區 耳聽業界 心靈健康靠多方協作

社區同行基金創辦人 張媞近年來,社區內出現不少圍繞精神健康的悲劇,涉及的群體也越見廣泛,不僅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