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環保意識的提升,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這個當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時的三大方向,已成為其發展的重要趨勢。然而,有調查顯示逾三成的本港市民對ESG完全不熟悉,近五成受訪者表示不太了解。這反映出市民對可持續發展的認識不足,顯示在日常生活中,消費者未充分認識ESG的潛在好處,值得深入了解其應用範圍。
【源頭減排低碳米】
在香港,愈來愈多企業將ESG理念,融入業務運作,並推出低碳產品以滿足消費者需求。例如,DFI零售集團推出的低碳米,運用先進技術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為消費者提供更環保的飲食選擇。集團旗下的惠康超市在出售牛肉前,會切去多餘肥膏,並將其轉化為生物柴油,用於配送中心的發電機,每年處理超過3,000公斤牛脂。
另外,7-Eleven則回收7CAFÉ的咖啡渣,交給本地慈善有機農莊轉化為有機肥料,減少19,256公斤的溫室氣體排放。這些實踐,展示了企業在推動可持續發展方面的重要角色。
【謀低碳最好價格】
在選擇低碳產品時,價格是消費者的重要考量因素。DFI深知,若低碳產品的價格能與傳統選擇持平,消費者將更願意選擇環保產品。因此,DFI未來將致力於降低產品價格,幫助消費者輕鬆選擇低碳選項。DFI相信這樣的做法,不僅能促進更多企業加入ESG行列,還將形成良性循環,推動可持續發展。
此外,消費者還能參與各種回收計劃,增強環保意識。例如,萬寧的回收藥物計劃成功回收超過800萬粒過期藥物,不僅減少了危險廢物,亦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長遠而言,能夠進一步推動社會對環保的重視。
【日常唔用塑膠品】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其實已經在積極實踐ESG理念,並透過這些行為成功為自己節省開支,如使用可重複使用的購物袋和避免一次性餐具。這樣做不僅能有效減少塑膠垃圾,還能顯著降低購物成本。
更重要的是,當我們選擇可持續的產品和生活方式時,實際上是在為未來的環境保護貢獻一份力量。同時,選擇實踐ESG理念可以降低家庭的日常開支,讓我們在享受便利的同時,為地球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推樹木園境地圖】
ESG理念不僅是企業或政府的責任,更應成為每位市民的生活方式。在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政府和企業的合作亦至關重要。政府早前透過推出《樹木園境地圖》,鼓勵市民探索城市的綠化空間,提升市民的環境意識,並為可持續發展提供指引。
這些措施不僅豐富了公共綠地,還為市民提供了休閒健身的場所,進一步促進社區的融合。
生活
學習
無綠不歡
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