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田壁畫村近年成為大眾打卡熱點,在短短的三年間,義工們已在村內完成約70幅不同題材的壁畫。項目統籌人是一位視藝老師——郭燕銘,她憑藉由政府成立的「教師夢想基金」實現了她的夢想。
「我在外國旅行時,見到很多地方都有壁畫,體會到藝術本應就在每個人的身邊,大家行出街就可以接觸到的。」郭回想。雖然香港不少地方有壁畫,如中、上環商業區、香港仔工業區等,但她希望更貼近民居,而且可讓一般市民參與。她希望不單建立壁畫村,更要向「全民藝術」的目標進發。
郭燕銘:我的目標是全民藝術。
用壁畫講故事及保存歷史文化。
當你走進錦田,會發現很多村落如祠堂村、吉慶圍、泰康圍及永隆圍等都各有不同題材的壁畫;除了花花草草及動物等一般題材,還有傳統喜慶活動。例如在祠堂旁邊有食盆菜的傳統場景,在吉慶圍內就有舞龍舞獅的情景,還有一幅已有幾百年歷史的鄧氏全家之寶——「貴妃畫貼」。郭希望能以壁畫說故事及保存歷史文化。
吉慶圍傳統舞龍舞獅。
她特別提到:題材要盡量避免不吉利及不開心的畫面,也要注意村民的禁忌,例如盡量避免畫人。又如不可以在畫中心繪一棵樹,因為村民認為這有「頂心杉」的意思。此外,用色也要講究及謹慎,盡量用鮮艷顏色帶出正能量。
一般人覺得圍村比較古舊及殘破,她刻意把藝術元素帶入社區,既營造生氣又美化環境。自從壁畫村出現,村民之間多了話題;已搬出市區的子女回來探訪時,家人又會帶他們走訪不同壁畫景點,影相打卡,說說畫中故事。郭坦言:「很多村民因此喜歡上藝術。這些年,相信大部份居民也因此認識我,故不時主動聯絡及委托我做壁畫。」
畫畫令人好開心。
我相信每個義工都感受到村民的熱情。
壁畫村令郭及義工們充分感受到錦田村民的熱情及好客。她笑言:「村民非常友善及慷慨,十分喜歡聊天。每次路過都會停下來與你攀談,不時講述該區的歷史,如自衛隊的典故,談一些村民的生活習俗,讓你增廣見聞。我們工作時會送上大量飲品,更不時稱讚義工們的畫工,即使他們只畫了簡單的線條,也能得到無盡的讚美,使義工們感到非常開心及自信。」
村民對義工們也非常體諒照顧。曾經有一班老人義工隊在壁前繪畫,旁邊的中心職員拿出風扇給他們撥涼,非常細心體貼。
疫情期間,郭停止了所有壁畫活動,又響應村民要求呼籲市民暫時不要前往參觀,就算去拍照也要佩戴口罩。
長者義工笑歡顏。
【找出平衡點 追夢無限耆】
郭憶述因為計劃初期沒有經驗,需要面對大小困難。
有一次,沒想到一間已有50年的老舖因為結業而要把壁畫拆掉。另外,在計劃初期約一年半期間,雖然進展順利,但她因為得不到身邊的家人及朋友認同而感到孤單。
她認為不只年輕人要追夢,退休人士及家庭主婦也一樣可以。只要找到平衡點,夢想與現實也可以同時進行。
郭老師獲傑出義工獎項。
「育心之樹」壁畫,街坊行過就畫。
新界人家
文化
專訪
生活
屯門元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