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門元朗)One暖飯盒 宣揚互助精神

 2021-06-04
(屯門元朗)One暖飯盒 宣揚互助精神

一場新冠疫症打擊香港經濟,不少港人生計大受影響,簡單如三餐溫飽也變成生活一大煩惱。面對如此困境,有非牟利機構合作推出派飯服務,為有需要者帶來一場及時雨;度過逆境的受惠者,更會主動回饋,將那份互相幫助的情操延續下去。


鄺月心:讓他們知道自己並非孤立無援。


天水圍婦聯是這次派飯計劃的協辦機構,主席鄺月心指出,所收到受助個案主要從事飲食業、旅遊業等等,皆為疫情下首當其衝受打擊的行業,他們不幸地出現開工不足、甚至是突如其來的失業,影響家庭經濟甚至是失去經濟支柱。

鄺月心直言:「現時香港百物騰貴,一餐飯動輒數十元,雖然我們所派的只是輕微的一個飯盒,仍然可減輕部分家庭的經濟負擔。」


社工緩緩遞上愛心飯券。


成溝通橋樑 助社工找家訪對象

鄺月心稱:「這個計劃最希望讓香港人知道,其實在他們最艱難的時候,身邊是有人願意伸出援手,而非孤立無援。」採訪當天,記者隨團隊到天水圍其中一個派飯地點,發現受助者主要是中年人士、家庭支柱,他們有秩序地於機構門口靜坐等候領飯時間。街上的吵鬧聲,顯得這群人沉默寡言,他們垂下頭,若有所思似的。

「事實上,在領飯的過程間,受助者甚少跟機構義工分享或交流,往往也是靠社工每三個月進行一次的家訪,才會了解他們的近況。」鄺月心坦言,作為機構的代表,也很想成為了解受助者的溝通橋樑,讓社工看得見有需要的人,從而開啟家訪對話,讓社區資源得以有效分配。


一盒飯的意義不僅僅在於短暫的溫飽。


下一步或供煮飯送飯服務

鄺月心分享說:「其中一個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個案,是一對年輕夫婦。其實在現今香港,像他們廿來歲的年輕夫婦來領免費飯,所需要面對的壓力很大,因為他們不像刻板印象中,一家大小、有老有嫩等著開飯。」鄺月心認為,這對年輕夫婦願意求助,
背後必是鼓起了很大勇氣。其實求助並不代表軟弱,更是解決眼前所需,專注於解決逆境,自強不息。

「讓我最開心的事情,莫過於有個案成功度過逆境,退出服務後仍會當義工,例如幫忙登記領取飯盒等等。」至於為期一年的派飯計劃將近尾聲,鄺月心透露目前正有其他團體洽談合作,下一步或會由婦聯安排透過煮飯、送飯等方式,將這份愛延續。


派發飯盒有助開啟有需要者的家訪。


【受助單親媽 回饋更滿足】

在團隊派飯活動中,有一個忙碌的身影不斷於人群之中穿插,她就是義工兼受助人光鳳。光鳳是一位單親媽媽,育有兩名在學子女。疫情之下,她未能找到全職工作,只能「炒散」度日,每月家庭收入不穩定。




光鳳對於機構的援助心存感激,也希望用自己的綿力回饋。「我不時會到機構幫忙派飯,因為曾經受過別人幫助和恩惠,我也想利用自己的力量給予別人幫助。現時做義工可以幫到人,我覺得非常開心。」



光鳳感激機構的援助,並希望回饋社區。



新界人家

民生

專訪

生活

屯門元朗



相關文章


(西貢)水上人家吳仕福社區人家

(西貢)水上人家吳仕福

週末的西貢,人潮喧鬧。沿著熙熙攘攘的街道向碼頭方向走去,街巷錯落縱橫、宗祠古屋點綴其間,豪華遊...

(沙田)實實在在唐學良社區人家

(沙田)實實在在唐學良

填一份申請表、打一個電話預約門診、換一個電燈膽,他一次一次地幫忙、一件一件地完成。在很多人眼中...

(西貢)街坊開心果溫啟明社區人家

(西貢)街坊開心果溫啟明

在景林邨景櫚樓地下這個狹小的議員辦事處,卻是全邨最熱鬧的地方。做訪問的那天,從一早就開始下雨,...

(沙田)陳敏娟的姚家情社區人家

(沙田)陳敏娟的姚家情

花季燦爛、雨季朦朧,青春美好易逝。以往,在香港這個經濟主導的城市,以青少年群體為受眾的文化產品...

(西貢)真西貢人李家良社區人家

(西貢)真西貢人李家良

香港,有四代人的家真不算多。李家良一家的四代人記憶,都與西貢有關。四十多年來,他見證西貢舊墟從...

(沙田)逆流大叔鄧家彪社區人家

(沙田)逆流大叔鄧家彪

緩緩的城門河水,從城門水塘的溪澗,蜿蜒曲折而下,環抱沙田,承載著河兩岸的時代變遷,亦見證著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