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歷接近三年的疫情,值得關注的是,為數不少的居港內地青年,在這段期間沒法回家團聚,在嚴峻的第五波中更添孤獨感。幸得同路人傳遞關愛聲音,並肩負起抗疫前線義工角色,共同守護香港家園。
2019年,「港漂」青年林斌和幾位朋友一起,創建了非牟利機構「香港心橋會」,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在新來港人士和本地香港人之間,連接彼此,做好一座座橋樑。
今年2月中旬以來,林斌一直和「心橋會」的青年義工們一起,日夜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線奮戰,為疫情較重的沙田、葵涌地區的香港市民派發防疫物資。
心橋會協助運送物資到沙田婦女會。
上門為確診者送暖。
義工施倩品:情緒上的支援亦重要
青年義工施倩品主要協助心橋會物資統籌,並穿梭沙田地區協助派發物資上門給確診家庭。她回顧當中深刻的經歷,是收到幾位在港就讀的大學生求助。他們因合租室友確診卻未能及時入住方艙醫院,只好在家自我隔離。
施說:「由於政府未能及時提供援助,他們於是主動聯繫到我們。當我們第一時間將連花清瘟和檢測盒等抗疫物資送上門時,他們聽到熟悉的普通話,當中有人忍不住哭了,不停的表示感謝。」
林斌:「我與友人創建非牟利機構。」
手停口停 檢測添壓力
兩個多月來,施倩品無間斷接收求助訊息,親身感受社區支援工作尤其重要。「特別是一些家中有確診個案的基層市民,手停口停每天還需要購買檢測盒,也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疫情下的香港,一切都被按下暫停鍵,施倩品作為「港漂」青年,感悟到積極面對、主動建設的意義,協助內地新來港人士更好的融入香港的生活。「除了物資以外,更重要的是情緒上的支援,特別是一些新來港人士、內地大學生,確診的第一時間都是非常恐懼,不知道該找誰求助,另一方面又害怕內地的家人擔心。」
施倩品穿梭沙田地區做支援。
一點一滴,同心抗疫。
義工葉琳:一切都在慢慢變好
在疫情高峰期擔當重要後援的義工葉琳,主力透過微信群組收集求助信息,做出分類並聯繫求助者,也負責天水圍地區的物資派發。
獨居長者不懂尋求支援
在眾多個案當中,葉琳最感觸收到獨居老人的求援,「他們在強檢過程中,不懂使用自測盒,又不懂向政府尋求支援。」第五波疫情以來,社區各部門最欠缺的是人手,葉琳認為那時候作為義工走出來支援社區工作,是幫助維持社區運作的一股大力量,可緩解社區因人手不足造成的混亂狀況,幫到更多急切需要幫助的求助者們。
「看著義工們身穿全套保護服,雙手提著滿懷心意的物資,穿梭在大街小巷的身影,我無比敬佩。」她形容自己能貢獻的雖然微不足道,但是希望能幫一點是一點,沒有多大的目標,只是盡能力貢獻,希望社區能盡快恢復正常運作。「個人的能力有限,但齊心協力的力量可以非常巨大,所有的一切都在慢慢變好。」
葉琳主力為求助信息分類。
新界人家
沙田
民生
專訪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