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門球由日本傳入香港,成為老少皆宜的運動。不要以為這項目很冷門,在內地門球愛好者達幾百萬人,而在本地18區亦有專門的門球場,免費開放予市民預訂。住在屯天元地區的胡麗娥接觸到門球後,深深愛上這項運動,並在屯天元地區組建屯門開心門球隊,與一班球友找到了樂齡人生的新跑道。
胡麗娥:「幫到啲老人家我都開心。」
2019年,胡麗娥首次與門球相遇,一下就被吸引住,「散步時,見到元朗公園有人打門球,自己就話上去試下,一玩就好鍾意。」她馬上自費買了全套門球裝備,決定好好練習一番。
越打越開心的她,有感元朗周圍有許多退休人士及家庭主婦,就有成立球會的想法。開心門球會(Joyful Gateball Club),就這樣成立了。到去年,累計逾40多人參與,活躍會員約20多人。
無論咩年紀、咩水平都可以加入我哋。
與其他球會有所不同,胡麗娥表示她們不以球技為招攬標準,「只要鍾意門球,無論咩年紀、咩水平都可以加入我哋。」胡麗娥說,門球可以有效鍛煉眼力、專注力、腦力,有一定的運動量之餘,又不會有激烈的身體對抗,十分適合長者。
她說會裡的許多長者加入球隊練球後,更加健康、愉悅,「成個人更有活力。」令胡麗娥印象很深刻的一次招募,便是她們球會在練球時,發現一位婆婆一直在旁觀看她們練球。胡麗娥便上前詢問婆婆是否想試試,婆婆揮手謝絕,「我年紀咁大,唔得啦。」,「我話大家一起玩,唔係一定要為出賽,為成績。幫到啲老人家我都開心。」
胡麗娥笑言,可能其他球隊拿到更多獎項,但要論開心,她們球會一定是最開心的。過年過節時,胡麗娥會組織會員一起飲茶,行山,又或是去探訪獨居的長者會員,「畀佢哋啲關愛,關心下佢哋。」第五波疫情時,胡麗娥與其他會員一起為這些長者送去物資,關心他們的生活和健康。胡亦有與義工隊成員一起行動,幫助包裝防疫包。
以球會友,開開心心。
胡麗娥與一班球友。
大家都好想重新打波。
胡麗娥說,有些長者已經不再落場打波,但她們都仍然視其為球隊的一員,「大家一起開心最重要。」而在疫情期間球會會員問她最多的問題,便是門球場幾時重新開放,「大家都好想重新打波。」
於球會的未來,胡麗娥希望可以吸引更多的志同道合者加入,「幾百人又好,幾十人又好。老人家生活都比較悶,打門球就最好了。」樂齡人生,可以如此簡單,球技是其次,重要的是開懷歡喜。
開心門球會成立義工隊,幫助包裝防疫包。
球比賽不是求勝利
一眾波友有FUN數
門球在香港有一定群眾基礎。香港門球總會每年都在港舉辦「全港門球大賽」,今年的比賽就吸引了來自18區40隊參與。
胡麗娥介紹,對於比賽的結果她們並非十分看重,「大家互相配合,打出一記好波互相鼓勵,呢啲時刻就好令人開心。」這也是胡麗娥與一眾球會,追求的「開心門球」的境界所在。
門球會常組織飲茶行山等活動。
大家唔係「昭君」,照樣「出『賽』」。
新界人家
民生
生活
屯門元朗
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