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疫情洗禮,人們紛紛趕著到外地旅遊「報復」消費。有想過到外地旅遊也能過得有深度嗎?旅遊app「賞遊地」創辦人張得欣(Emily)認為,人生最值得的投資就是投資在年輕人的未來和文化產業,她希望利用科技打開「鏈接」世界文化和中國年輕人的大門,藉此保育世界文化。
Emily:首先要改變年輕人對『文化』嘅諗法,擴闊佢哋嘅眼界。
畢業於中文大學工商管理系的Emily,是在香港土生土長的85後,足跡遍及五大洲、60多個國家地區、200多個城市。憑藉對旅遊的熱情,她於2018年成立「賞遊科技」,透過科技鼓勵能出外旅遊的華人,特別是新一代能規劃富文化色彩的小眾旅行﹕「我認為要令年輕人吸收同接觸更多文化知識,首先要改變佢哋對『文化』嘅諗法,擴闊佢哋嘅眼界。」文化深度旅遊切合喜愛自由行的新世代。
向大中華地區推廣歐洲小眾旅行。
熱愛旅遊,探索不同文化故事。
//我逐家逐戶去貼『賞』字貼紙,遊說他們提供優惠給我們的旅客。//
年輕人展開深度文化遊的一大障礙是言語不通,Emily就此想到為每個文化打卡點造中文介紹,讓旅客掃描二維碼便能掌握重點。她在全球擁有最多博物館的荷蘭開始,「我逐家逐戶去貼『賞』字貼紙,遊說他們提供優惠給我們的旅客,同時為他們翻譯簡介。」
疫情底下,旅遊業深受打擊,「賞遊」自然亦不免受影響。Emily感慨:「疫情期間有用家喺唔同平台上私訊我們,『唔好死,唔好斷更啊,要加油﹗』,呢樣嘢令我覺得最感動,亦係最大嘅鼓舞。」
在荷蘭及比利時留下逾700「賞」貼紙。
//我希望後代能夠傳承更多藝術人文遺產。//
Emily關心各地文化資訊,有見數據顯示有將近37%的博物館正在面臨經濟危機,甚至或會永久關閉,她更深刻了解傳承文化的重要性:「身為媽媽,我希望後代能夠傳承更多藝術人文遺產,學會尊重自然,建立包容的價值觀,接納不同文化,成為善良的世界公民。」
Emily自兩年前誕下兒子後,創業的目標更熾熱鮮明。她更預告「賞遊地」下一個項目將會與敦煌相關,準備展開當地三間百年老店的資料更新工程,將一個個歷史故事亮相於年輕人眼前。
一個人加一個賞,就是如願以償的「償」。
【推梵高文化遺址NET 為文化旅遊注新元素】
為延續文化傳承的感染力度,Emily早前帶領科技旅遊團隊Appreciate.io與荷蘭梵高文化遺址基金會合作,推出首個獲基金會認證的藏品NFT。在疫情的影響下,該項目透過數字資產的發行,為文化旅遊帶來新的可能性。
「這個NFT項目將著名畫家梵高39個文化遺址地標,轉化為39個非同質化代幣(NFT),每個買家都會成為梵高遺址文化基金會的捐助人,協助維持基金會運作。」Emily表示希望通過這個項目,讓人們對世界文化產生更深的興趣和認識。身為中國人,Emily希望自己能夠以身作則,帶領更多中國青年人勇於嘗試,改變眼前的全球問題。
她期望,通過購買NFT開啟新的文化旅程,讓更多人對文化地標產生興趣,從而親身到訪。
該NFT 涉梵高39個文化遺址。
新界人家
沙田
文化
專訪
生活
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