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為快樂之本」,美國耶魯大學曾發表研究指出,助人可幫助減輕壓力、心情變好;助人次數愈多,情緒愈正面。不少社福機構都會不定期舉辦義工活動,探訪物資亦由主辨方準備,探訪者只需出席便可,但77歲的黃南喬(喬叔),就盡自己所能,號召一群有心、志同道合的朋友,齊齊做義工,熱心助人,活得精彩。
77 歲喬叔熱心助人,活得精彩。
發揮餘熱 進修並助人就業
義務精神是指個人不計較金錢及物質的報酬,而去實踐「幫助別人」這責任。許多時候,香港人將義工聯繫到慈善團體或組織,事實上,本港社會仍有不少善心人自發號召義工活動,不求回報,默默付出,服務社區的弱勢社群。
喬叔即使在退休後亦未有停下腳步,希望發揮餘熱「我宜家每個星期都有幾日去唔同機構上堂,做保安培訓。」他憑自身的經驗和知識,鼓勵且幫助其他人就業。而喬叔位於火炭的住所搖身變成鄉公所般的聚腳地,集合三五知己為弱勢社群炮製愛心禮物。
自組探訪團 義工各司其職
此外,他更熱心幫助弱勢,早前適逢端午節,便自發召集同道的朋友,在遵守防疫的社交措施下舉行探訪活動。「探訪行動純屬係個人提議,雖然無贊助,只係幾個人一齊,大家貢獻屬於自己嗰份力量﹕有人教煮餸、有人做司機、有人帶領唱卡拉OK,大家同樣目標為有需要人士製造歡樂。」這樣的自發義工探訪團隊已組成多年,依然樂此不疲。
義工異口同聲表示,「預咗整糭要好長時間,就算夜少少先可以返屋企,都樂在其中」。
製節日美食 做記錄改不足
基於節日,喬叔集合幾位朋友提早聚在一起,邀請一些熟手的婦女作導師,與青年共融實習包糭。「我哋會嘗試唔同嘅餡料配搭,都會記錄番個過程做參考,咁將來如果再有類似嘅行動就可以輕鬆啲。」
所包的糭,他們也會試味,並改善不足的地方。「我哋都有商討探訪當日嘅流程、安排同決定,為求活動盡善盡美,將開心、美好嘅回憶帶俾受訪者。」喬叔一行人已非首次到訪,但仍盡心準備。
義工們用心準備包糭餡料:鹹蛋黃、香菇、栗子,甚至小小的鮑魚應有盡有。
【探訪元朗院舍 笑容拉近距離】
剛過去的六月,記者隨喬叔探訪元朗新圍村的中度照顧院舍—「東海愛兒之家」。院舍現有近一百院友,年齡由八歲至七十歲。他們來自朋友、社工,甚至也有醫院的轉介。「其實佢哋好叻,我哋去得多,帶咗啲嘢過去俾佢哋,會認到你同你講多謝。」而喬叔亦有向院長詢問較熟悉的院友近況,「咦,院長,賓仔最近點呀﹖有冇乖啲聽話啲﹖」一年哪怕只相聚幾回,喬叔依然掛心每位院友。
東海愛兒之家位於元朗新圍村。
院友及義工都十分投入活動,場內溫馨洋溢。
當日,他們將端午糭交由院方煮好,與院友共享用,並表演唱歌助興。「即使佢哋未必聽得明唱歌內容,或我哋講嘅嘢,但見到佢哋開心咁笑,我哋覺得值得。」就算言語不通,但喬叔一行人依然以有限度的身體語言,如擁抱、肩並肩坐著等與院友們溝通。「就算院友表達唔到答謝嘅心意,但見到佢哋嘅笑容,都係驅使我同一班義工繼續堅持探訪服務嘅動力。」
展現認真製作的成果,準備出動!
民生
生活
社區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