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界人士每日接觸社會弱勢社群,深刻了解他們的需要,除了對症下藥治病施援手,不少熱心醫學界人士近年走出社區,分享經驗,讓大眾關注公共衛生問題,而人口老化的影響更是重點。講座中,精神科醫生談及長者精神健康、講解認知障礙症,不僅讓市民「得個知字」,更是提供「得個『醫治』」,以及表現了助人為樂義不容辭。
梁琳明是一名精神科專科醫生,在醫院工作多年,在目睹一批又一批病患及照顧者受情緒壓力所困擾下,一直希望能夠在更多的時間、更多的空間中,為他們提供協助。於是,梁醫生過往就與各界友好同心出力,連結社會資源,在社區推廣關注長者精神健康問題,當中包括為大眾主講醫療講座、慈善計劃以及工作坊等。
「平安三寶」 未雨綢繆不用愁
「往往在講座完結後,大家才醒覺到原來這些問題很普遍,但總是被忽視的。」梁醫生強調,醫者踏足社區的重要角色是透過灌輸知識,教育大眾及早正視健康問題。她指出,隨着本港人口老化,社區內患有認知障礙的人數亦隨之增多,衍生出許多日常生活的執行性問題。
梁醫生常見證一類場面,就是許多認知障礙或者中風後的病人因無法簽署文件,帶來不少問題,而大眾一直忽略其影響以至生出許多誤解,因此她積極推動社區關注「平安三寶」(即遺囑、持久授權書及預設醫療示)。「認知障礙症不僅是影響記憶力,更重要的是執行力,缺乏對生活決定利弊的表達及分析能力。」換言之,未雨綢繆,總勝於臨渴掘井。
梁醫生盼更多人辦好「平安三寶」。
//往往在講座完結後,大家才醒覺到原來這些問題很普遍。//
藉社區教育 釋「授權」的誤解
「例如銀行帳戶的手續同手術同意書等等,如果他們沒有做到平安三寶,家人就會有心無力,想幫都幫助唔到。」她指出,坊間一直存在誤解,就是可以讓醫生寫證明信授權屋企人代表處理,事實並非如是,「如果當事人沒有預先做這些授權的話,簽署不到就等於銀行戶口將會被凍結,所以我們希望透過公眾教育可以釋除坊間的誤解。」
梁醫生室內診症外,亦走到前線服務社會。
以專業知識釋除大眾的誤解。
//需要跨界別互相認識,了解不同面向所面對的問題。//
「無論中年人士或者長者,如何在自己精靈的時候做好準備,透過公眾教育給予照顧者及長者資訊,他們就知道如何妥善處理。」梁醫生補充說,雖然過去幾年,在政府及相關社福機構的推動下,已有更多人認知「平安三寶」,但實際上「知道又做到的人」相對較少,「不只是醫生、律師和社福界的事情,需要跨界別互相認識,了解不同面向所面對的問題,需要社區一齊推廣,以及大眾的參與。」
人口老化衍生的問題,關乎公共醫療的資源分配。身為醫生,她痛心基層長者只能「排長龍」等候公營早期篩查,而錯過治療的最佳時機,她希望社區能實踐更多資助計劃,鼓勵長者面對健康問題。
望大眾關注精神健康引伸問題。
民生
生活
學習
社區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