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界科學家為何要走進社區?今期大家可以看到,眼科科學家、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眼科學系助理教授陳佑祺博士(Joseph)如何從點線面出發,在社區實踐研究成果。陳博士希望透過科技提高普羅大眾對預防眼疾的意識,同時為視障人士建構更共融的社區。
AR 科技模擬不同的眼疾情境。
工作坊可讓社區大眾更深入地了解眼疾,提高預防意識,從而建構更加共融的社區。
「科技有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病患處境,同時提高大眾對預防眼疾的意識。」Joseph是眼科科學家,昔日取得醫學工程學士學位後,在博士課程中接觸到眼科,發現大眾對眼疾缺乏認知,而視障人士就業率很低,因此他決心做好眼科研究。
AR技術模擬視力障礙過程
Joseph解釋,一般的醫學工程師負責保養及維修醫院中使用的手術儀器,主要研究診斷及治療儀器。他認為儀器僅解決了部分問題,事實上應從社區層面開始,提高大眾預防眼疾意識。他和研究團隊藉AR技術,讓參加者體驗常見眼疾的視覺症狀,並在模擬視力障礙的過程中完成與日常生活有關的任務。
「藉體驗式學習方法,加深醫學生理解病患處境,進而提供更好服務。這種工作坊也可以讓社區大眾更深入地了解眼疾,提高預防意識,從而建構更加共融的社區。」Joseph表示,工作坊從最初只是針對醫學生,到現在已經擴展到社區大眾,以有趣的方式介紹眼疾。
讓醫學生代入視障人士處境,啟發發明點子。
眼科科學家走入社區,實踐研究成果。
實際生活改善視障者就業率
Joseph提及,視障人士是在各種傷殘人士中就業率最低的族群,他希望提供機會讓健全人士了解這群特殊人士的需要,希望從實際生活情況改善就業率問題。他說:「一般而言視障人士在家中能夠自由活動,不過一旦去到不熟悉的地方就困難重重。以往視障人士的照顧者只能單靠書籍了解眼疾,但我們希望讓他們親身體驗患上眼疾的感覺,代入角色認識需要。」他希望帶著科研成果走進社區,讓照顧者體驗不同眼疾患者面對的困難,從而提供妥善照顧。
新世代體驗後,會傳達知識給家人和長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