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暖男的定義,大抵離不開體貼細心、善解人意、懂得煮飯這些元素,是情感上的溫暖,更是心理上的懂得。記者問吳卓璟,是否暖男,他尷尬地笑說:「只係將照顧身邊的朋友成為自己的生活習慣。」
走入社區的吳卓璟,用暖心的實際行動證明,這個社區不太冷。
照顧身邊人成為習慣
吳卓璟是家中長子,自小便幫忙照顧弟弟妹妹:「從餵奶、換尿片、餵餐、到接送返學放學,童年就是這樣度過,也培養出喜歡照顧人的習慣。」直到出國求學,才發現原來自己原來不知不覺間練就了一身照顧朋友的技能:「大學時,發現很多同齡的朋友都不懂得照顧自己的生活,試過有一次見到有個同學洗完碗後,將不鏽鋼碗碟放入微波爐烘乾,嚇到我即刻彈起。」於是,他成為了宿舍裡的大管家,照顧各種微小的生活細節。
體貼、細心,成了吳卓璟在不少朋友眼中的代名詞,更厲害的是,原來他還有一手好廚藝,中式、西式都難不倒他。「試過一次想幫室友煮晚餐,大概是3、4個人的份量,但最後大家把身邊的朋友都叫過來了,煮了12個人的份量。」也是因為他的熱情好客,經常都能凝聚到一班朋友。
年青就是要不斷嘗試
大學畢業返港後,其實吳卓璟也從事過不同的工作:「年青人就係不斷嘗試,覺得自己有個責任感,應該為社會做啲嘢。」
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他開始嘗試了解社區工作,雖然開始時也會遇到冷漠和誤解,但最終都建立了一份關係、一份互信:「以前覺得有人在街旁派傳單,覺得有點無謂,但自己嘗試後才發現,原來那種感覺好實在,有人願意向你傾訴、有人知道你可以提供幫助、有人會記得你。」吳卓璟發現,原來小小的力量,可以做到更多事情。
一個人的力量可能很渺小,但一個人的感染力,可以凝聚更多的人走在一起。現在,即使不同立場的朋友,吳卓璟有時也會邀請他們來參與他的活動,「希望大家可以有一個嘗試,身邊有些年輕朋友會誤以為做地區工作是一些比較年長的長輩,但其實我們年青人也可以發揮作用」。
從小時候照料家人,長大後照顧身邊朋友,走入社區的吳卓璟,用暖心的實際行動證明,這個社區不太冷。
自己社區自己清理,吳卓璟不時在區內「執垃圾」。
【頑劣小孩的成長印記】
與很多年青人一樣,吳卓璟也有經歷過年少輕狂的階段,在外國讀書時期會一起戲弄同學,也會做一些小惡作劇,他笑說:「個個後生仔都會有經歷過,不過自從踏足社會,我開始感受到自己對社會有份責任感。」
談起自己的頑劣史,吳卓璟顯得有點尷尬。他透露,小時候經常亂跑亂撞,試過徒手去捧起一鍋滾燙的水,釀成滿手水泡;又試過在學生時期「豪花」零用錢去買了很多貴價模型,後來想想也覺得很後悔和無謂:「好多事都係要吃過虧、撞過板才知道正確的路。」
對香港,也是如此。「有些人會總是覺得在外國生活好過香港,但我在外國的8年生活經驗可以說,外國的生活不是想像中那麼好,香港也不是想像中那麼差的地方。」吳卓璟說,無論走到哪裡,在香港,才是我們的家。
與街坊溝通,是建立信任的不二法門。
閒話家常
沙田
民生
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