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做一個年輕人不容易,一個年輕人去做社區主任,更不容易。從英國回流的年輕女生姚皓兒,卻歪打正著踏上從政這條路,只因受離世的牧師舅父啟發,想做個對別人生命有影響力的人。落區從低做起,跟其他年輕人一樣,返工會抱怨迷茫,但想起初心,便能繼續拚搏。
27 歲的姚皓兒成為社區主任兩年,她受離世的舅舅啟發,希望做個對別人生命有影響力的人。
服務民眾 從低做起
27歲的姚皓兒,人生第一份工作便在政黨,一做至今已四年。她笑言當初在英國的大學畢業後回流香港,對從政既一頭霧水也有一腔熱誠,到處應徵,「坦白說,第一次見的工是范國威議員辦事處……如果在范國威那兒做,我現在已做了拍檔董健莉的『對家』」。
皓兒經常提醒自己不要令街坊失望。
她自言自己也是年輕人。
留學英國學懂協調差異
選擇從政也好,以至加入政黨也好,恐怕不被視為現今年輕人的「主流」,皓兒與同輩有點「不一樣」,有賴她在英國五年的留學生活,習慣了不同的文化差異,早一點開闊眼界。那時她住在倫敦附近一個小鎮,安靜寬敞舒適,同學們來自世界各地,名流後代不在少數,有油王公子,甚至正角逐連任的泰國總理巴育的兒子也曾是她同學。
留學前的皓兒,總被家人訓話,「說我不愛說話,不喜拍照,黑口黑面,又不愛幫人」,五年時間令她變得開朗,從前在港有父母長輩工人照顧,不需自己親自做事,但隻身在外地,任何困難也只能自己解決、學習與朋友溝通,她住宿舍第一年便有14人同住,大家共用廚房,「全屋人不洗碗便好核突,基本上都是我在洗碗、抹地抹廚房,自己洗廁所」,各地同學生活習慣不同,她便要主動跟人溝通協調。
忙裡偷閒, 圖為去年在大圍的咖啡店。
英國的教授不會督促她學習,「出席率低不會罵你,學位是你的,你的知識也是自己的」,她強迫自己每天坐圖書館讀書,戒掉懶散,居然對現在的工作有幫助。「我現在一樣,也是沒有人管你,有沒有人支持、投票給你,也是靠自己有多努力」。
每天工作逾十小時
她現在每天工作至少十多小時,一大清早去街站、黃昏去家訪,其餘時間要留在辦事處辦公處理文件,沒有空閒娛樂,偶爾還會遭遇質疑,「別人會冷漠,不喜歡你的黨派,說反正你做不做,政府也會做的」。她只是眾多年輕人的其中一個,「我跟其他人沒分別,或許有些人的目標比較普通,你揀你的『舒服』,但你揀老公也揀了很久,不會有一個人的人生容易過其他人」,她卻會珍惜自己的機會,「要成為自己希望想成為的人,便應該現在去做」。
從政的路不易行,皓兒願從地區做起。
【效法已故舅父影響他人生命】
當初為何走上這條路?皓兒分享,是受她的牧師舅父影響。他是一個對家人相當熱情的人,那年預科暑假她回港慶生,舅父去踢波後忽然猝死,一家人大受打擊,他的喪禮用了最大的禮堂,幾百人一同來悼念,甚至連內地的教友也專程趕來,人多得連大堂的門也關不上,「大家的生命也是受他很大影響,教友也覺得他是非常好的人,離世很可惜」。
「我也想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對別人的人生有這樣影響力的人。」
「不要說影響幾百幾千人,如果只是對社區有建設,難聽點說『有咩冬瓜豆腐』也不要唾棄我,想別人的印象是:姚皓兒好好的。」
於是,迷茫時她便會提醒自己的初心,不要令街坊失望。有一次,她幫忙開辦街坊生日會,有一個婆婆專程把和她的合照放在錢包內,令她相當感動,「我嫲嫲也不會這樣放的」。一個一個小故事,成就她的滿足感。
閒話家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