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涌邨位處半山,與山下光輝圍相隔一個斜坡,多年來邨民僅靠「百步梯」上落。經地區多年爭取,當局在2017年終落實興建全港首台公共斜行式升降機。工程正如火如荼進行,升降機漸見雛形,料今年能啟用,長者有望不用再辛苦撐樓梯。葵涌區內亦正就另外兩處上坡系統諮詢地區,地區人士希望工程盡快上馬,不用居民等了又等。
「行晒全條長命梯要唞好幾次,十幾年嚟都係咁,辛苦到索晒氣!」葵涌邨鄧女士是邨內逾4,000名長者其中之一,一直以來為了到山下的超級市場或港鐵站,都要靠葵涌邨夏葵樓對出大窩口道的一條樓梯,落山到禾塘咀街。
葵涌邨與光輝圍相隔一個斜坡,邨民要靠「百步梯」上落。
一袋二袋上山長者常停下回氣
《我家》記者日到現場實測該條逾百級的樓梯,即使是年輕人,要由山下一口氣走完樓梯也一點也不容易,更何況是區內的長者。現場所見,不少長者提着一袋二袋日用品上山,走幾步便要停下回氣,再咬緊牙關頂硬上,旁觀也心酸。
鄧女士指,由於山下的超市及食肆選擇較多、也比較實惠,因此便要付出腳力作「代價」,她期待升降機可盡快興建好,讓邨內街坊可「鬆一口氣」。
大窩口道至禾塘咀街的斜行式升降機(興建中)
梁崗銘批立會「拉布」拖延撥款
一直服務葵涌邨的民建聯葵青支部副主席梁崗銘向《我家》表示,多年來着手向政府提出於「百步梯」旁興建升降機,藉以解決葵涌邨往來光輝圍的上落問題。
梁崗銘憶述,當時該種斜行式升降機只在私人物業如愉景灣等地才有興建,政府從未有興建先例。因此在2013至2015年期間,要多次聯同立法會議員陳恒鑌直接游說有關部門接納建議,最終在2016年政府終允諾興建。
雖然如此,但就因議會內「拉布」而一度於立法會被拖延撥款,最終全靠集合居民力量以過千簽名抵抗「拉布」,終在2017年12月,在立法會通過有關撥款,經詳細設計後於2019年3月正式動工,並預料於今年落成啟用。
梁崗銘(中)憶述爭取該升降機項目多年,當中曾被反對派拉布拖延。
造價2.5億上落單程100秒
根據工程文件顯示,連接建造大窩口道至禾塘咀街的斜行式升降機,將會設有兩台斜道升降,斜道約40米長,工程費約為2.5億港元,來回時間約200秒。換句話說,單程上落時間約為100秒。而升降機中會設有機械式抽風機,預計升降機系統每日使用率約為8,600人次。
除了大窩口道至禾塘咀街斜道建升降機,運輸署於去年底根據新修訂的上坡系統評審機制,選出兩個該署認為具效益的推展項目,以諮詢葵青區議會交通及運輸委員會,當中包括連接青山公路-葵涌段到華星街斜路的扶手電梯,項目將連接現時橫跨青山公路的行人天橋,落成後可方便市民由大連排工業區前往和宜合道。
另外一個優先項目,則擬興建扶手電梯連接大白田街近金石樓至石蔭路,方便石籬(二)邨居民來往石蔭路的商店街。現時該處居民與葵涌邨一樣,需要靠「百步梯」上落。
該處正興建全港首條公共斜行式升降機。
石籬(二)邨居民亦需要靠「百步梯」上落。
評審機制決定
上坡系統興建次序
政府於2009年開始訂立評審上坡電梯系統建議機制,透過建造及安裝行人天橋、隧道、升降機、自動扶梯系統等行人設施組合,提升各區上落斜坡的易達性。
而該機制於2019年進行修訂。按新修訂的評審機制,評審步驟需要先通過初步篩選,以剔除明顯不可行或欠缺實施理據的建議,即如坡度不足1:8、水平高度差距不足六米、上坡電梯系統建議的300米範圍內有同類設施,便不會考慮該項建議。
其後,再從「社會效益」及「成本效益」兩方面對擬建項目詳細評分,以排名先後。當中考慮建議項目的受惠人數及對象、可否盡快落實及便利成效三個因素作評分,因此,葵涌區最終得出上述兩個擬議的首批推展項目。
升降機外貌漸見雛形,料今年可啟用。
【私營斜行升降機全港四地方亦使用】
斜行升降機與山頂纜車的原理相似,除即將完成的葵涌邨首台公共斜行升降機,愉景灣、沙田寶福山、大澳文物酒店以及馬己仙峽道金馬倫大廈,亦有使用斜行升降機。
當中位於愉景灣北的斜行升降機,由發展商於2014年斥資5,500萬興建,從德國引入。該兩台升降機是連接於山下商場到山上住宅區,由於機箱採用半透明玻璃設計,因此附有觀光功能。
2018年8月,其中一台斜行升降機發生故障,升降機停在路軌中,有人被困𨋢內,消防員到場營救,事件最終無人受傷。
而前身為舊大澳警署的大澳文物酒店,於2012年初完成活化後,加設了一台斜行升降機連接路面及酒店平台。
愉景灣2014 年建兩台私營斜行升降機。
我家焦點
民生
生活
荃灣葵青離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