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共有過百個抗日戰爭遺蹟,惟不少因日久失修開始出現殘破的痕迹。有歷史研究組織,聯同抗日團體,早前向政府提交建議書,建議在北區沙頭角至烏蛟騰一帶建造抗日文物徑,更有多名議員促當局興建抗日紀念館,表揚抗日戰士的貢獻,惟始終未獲當局正面回應。有議員促請政府再次考慮設立,以推廣抗日事蹟及愛國教育。
1941年香港淪陷,三年零八個月日佔時期,令本港市民苦不堪言。根據原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老游擊戰士聯誼會的資料,1942年游擊隊港九獨立大隊,為對抗日軍而成立,並在沙頭角及烏蛟騰經歷頑強抵抗及駁火,因此戰後留下不少抗戰遺址。
英軍投降後,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肩負起抵抗日本侵略的重任。
團體擬三條文物徑路線
為此,香港歷史研究基金會,早前聯同港九獨立大隊老游擊戰士聯誼會,合作研究香港抗戰遺址,並希望透過設立抗戰文物徑,表揚及推廣本港淪陷期間,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與香港民眾奮起抗日、保家衞國的英勇事跡。
團體初步擬定三條與抗日有關的文物徑路線,當中第一條文物徑名為「沙頭角抗戰文物徑」計劃已經提交政府。該文物徑擬全長12.9公里,串連起多個抗戰相關遺址。當中包括南涌羅屋村「香港抗日第一家」羅家大屋、「三三事件」戰場老龍田宴臺山、「新界首個抗日民主鄉政權的成立地」鹿頸村及烏蛟騰烈士紀念園等地。
建議書更希望當中一站的羅家大屋,能成為抗戰紀念館,讓公眾在欣賞鄉村的自然風光同時,亦可了解香港淪陷期間的抗戰歷史。
陳克勤:支持官方建文物徑
經常到抗日紀念碑獻花,並曾探訪抗日老戰士的立法會議員陳克勤向《我家》表示,本港抗日經過是中國抗戰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日軍佔領的三年零八個月期間,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肩負起抗擊日軍工作,為抗戰勝利作出了很大貢獻,是「真真實實的香港歷史」,因此他十分支持透過政府,以官方牽頭興建文物徑。
陳克勤強調,抗戰歷史不能被遺忘,相反更應該透過講解不同遺蹟及文物,令公眾了解更多抗日歷史事實。
陳克勤 ( 右 ) 贊成由政府建立抗戰文物徑。
抗日老戰士分享抗日事蹟。
本港抗日經過是中國抗戰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予表揚及肯定。
陳恒鑌促當局保養紀念碑
為此,上月立法會會議上,立法會議員陳恒鑌亦就此向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提出質詢,要求由政府接手管理和保養,烏蛟騰及西貢斬竹灣的抗日英烈紀念碑,並邀請大隊的成員擔任抗日紀念設施導賞員,盡力保留抗日歷史。
徐英偉回應時認同抗日歷史重要,並指出在歷史博物館及海防博物館有抗日相關展覽,亦有收集相關口述史料。
徐續指,設立獨立紀念館須有更多館藏,民間要設有獨立紀念館則較有困難。他表示,如果可以的話,將檢視以不同的方式推廣歷史教育。若文物徑有新進展時,當局將適時回應。
游擊隊於老龍田宴臺山與日軍展開激戰,史稱「三三事件」。
烏蛟騰抗日碑 曾被噴漆侮辱
抗日遺蹟分布北區及西貢等地,惟它們背後的故事鮮為人知。沙頭角石涌凹羅家大屋是「香港抗日第一家」羅氏族人的祖屋,由巴拿馬華僑羅奕輝於1930年興建。2010年,大屋獲古物諮詢委員會評為三級歷史建築。
在上世紀日佔時期,羅家大屋是港九大隊的活動基地及交通站,亦是本地現存少數能見證香港抗戰歷程的建築物,意義重大。而沙頭角烏蛟騰村,則是港九大隊的重要據點之一。當日在港九大隊的影響下,烏蛟騰全村500多人中,九成都參與抗日群眾組織,並協助宣傳發動群眾抗日。村內更有39位青年直接投身於游擊隊,英勇殺敵。
為緬懷當時犧牲的烈士,村民在烏蛟騰豎立抗日英烈紀念碑,惟在2019年9月,紀念碑遭反修例人士噴漆侮辱,被塗上「反修例」標語,包括底座正面被噴上「反送中」等大字,出入口的門柱亦遭人塗污。幸而在塗鴉隔日,即有由愛國人士發起的清洗行動抹走還原。
烏蛟騰抗日英烈紀念碑前年曾被噴漆侮辱。
【 嶺大歷史學者 支持推廣抗日史
】
抗日歷史意義重大!嶺南大學香港與華南歷史研究部教授劉蜀永向《我家》表示,希望透過設立抗戰文物徑,可讓市民、特別是年輕人全面地了解香港抗戰的歷史,並透過香港歷史了解國家歷史,同時亦可振興新界偏遠鄉村的經濟。
劉蜀永解釋,日軍在1941年12月8日進攻本港,英軍經過18天的戰爭就告投降,港九獨立大隊此後就肩負起在抵抗日本侵略的重任。在三年零八個月的游擊戰爭中,港九大隊各個中隊參與過營救盟軍飛行員,並在協助獲取日軍情報取得顯著成績。惟當時有115名烈士為保衞香港因而獻出寶貴生命,他們抗擊日軍的史跡和遺址是本港珍貴的歷史資源,要讓港人更為認識。
劉蜀永指設立文物徑有助年輕人認識愛國史。
我家焦點
文化
生活
大埔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