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屆行政長官選舉日前圓滿舉行,李家超以1,416票高票成為行政長官當選人。李家超競選政綱強調地區力量之重要,並提出在十八區建「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冀藉抗疫經驗,以義工網絡支援政府地區工作。多名地區人士希望,李家超盡快兌現強化地區行政承諾,並公佈細節,讓更多年輕人參政議政,由地區行政開始走進建制。
李家超高票當選香港特區第六任行政長官人選。
【葵青及荃灣人士有話兒】
民建聯葵青社區主任
李宏峯
社區之中,就是有強而有力的義工隊伍,一直默默為社會最基層出分力。絕對認同為此增加資源,肯定他們一直的努力。
民建聯荃灣社區幹事
陳振中
非常認同加強團結地區力量,共同推動社會和諧團結。加強地區力量建設,能匯集更多意見,共同得出更有利社會發展方向,凝聚共識,為香港的發展共同努力。
選委界立法會議員、民建聯葵青支部委員
郭玲麗
民間力量,民間智慧。只要用得其所必定能成為團結香港的核心力量,一同解決社會深層次問題,協助政府推動改善民生的政策。期待未來為香港帶來正能量、新氣象,逐步揭開未來的新篇章,讓香港上下一心,團結一致。
新界社團聯會副理事長
黃偉傑
自去年完善選舉制度以來,基層社團成為法定表列團體,憲制地位得到提升。但過去基層社團僅為民間自發,營運長期依靠社會募集及按項目性競投政府服務,資源非常緊拙。為讓基層社團能夠更有效發揮地區網絡的優勢,協助政府施政,希望可為基層社團發展協商制訂長遠策略。
工聯會荃灣區議員
葛兆源
分區委員會及不同委員會有不同的社會人士參與,是其中一個良好的平台,可是委員會卻欠缺足夠的支持,面對區議會的功能失效,政府應該加強各分區委員會及不同委員會發展,不單有助解決面對攬炒派癱瘓區議會的局面,更能持續推動更多社區活動進行。
民建聯荃灣支部主席
古揚邦
我們荃灣的地區人士會繼續向政府建言獻策,用實際行動支持政府施政,同為香港開新篇!
葛兆源(左)認為,政府應加強發展各分區委員會等平台。
古揚邦(左)等一眾選委,於特首選舉日到會展票站投票。
抗疫凝聚力量 打風都打唔甩
上月16日,李家超當選前曾拜訪新界社團聯會,會後李家超表示,在會面中曾談及抗疫期間,感受到大家齊心響應動員為政府包裝防疫包、派送物資並為社區送暖,令他感受到社區的團結和熱誠,亦令他深深體會地區力量的重要性。
就此,他其後在發表政綱時,提出將推動組織全港18區的地區力量,並深化有系統地聯繫及組織地區力量的方法。李家超認為,只要地區義工組織得宜,每當社會有需要時。便能隨時動員,例如對抗疫情、應對天災、舉行關愛或進行地區典慶活動,令地區組織成為龐大的社區儲備力量。他更直言,只要凝聚社會共同力量,社會團結「打風都打唔甩」。
陳恒鑌促改革地區行政
早在去年競選立法會時,已提出改革地區行政的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恒鑌認為,一個小區的行政其實就如香港整體管理的縮影,要行政有效率,做事要快速,地區行政就必須要改革。他期望下屆政府可以一改以往「政出多門」的詬病。
陳恒鑌解釋,部門之間互不從屬,遇到問題就需要逐個部門諮詢,從市民角度來看,就是各個部門互相推搪。因此他建議取消現有的地區管理委員會,增設地區行政委員會,並由銜接立法會選舉的地區將全港改劃成十區,引入問責制於每區設有一位專員,提升地區專員級別以及三位副專員,強化地區管治團隊,專注處理各類民生問題。
陳恒鑌(右)認為下屆政府必須改革地區行政。
陳穎欣望助青年參政議政
而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陳穎欣則希望,下一屆政府可以提供更多機會,讓更多年輕人參政議政,由地區行政開始走進建制。她以自己身為本屆最年輕立法會議員作例子,希望讓更多年青人可接觸政府架構運作,將青年人的意見帶入「制度」,因此要正視現時「青年委員自薦計劃」中,每個委員會只有兩個並不足夠的問題。
至於李家超提議設立十八區義工網絡,選委界立法會議員林琳向《我家》表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建議。她解釋因社區內有心的義工非常多,但缺乏組織性,協同合作較弱,較難統籌並達致最大化的效益。林琳以其服務的深井區為例,每次一到海邊水位上升,區內村長、有心街坊也會自發幫忙協調。林琳表示:「對他們而言,居住的社區猶如自己的大家庭!其實地區力量一直喺每個小社區默默耕耘!」
陳穎欣(左)希望,下屆政府提供更多機會讓年輕人參政議政。
林琳:義工隊促進鄰里和諧
林琳認為,第五波疫情突顯政府在處理突發事件上的架構缺失,以十八區組織及動員「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義工網絡,有助義工隊按本區需求做得更多,促進社區鄰里關係和諧,提升社會的凝聚力。
就提升行政立法關係上,林琳提到政府於近年已提升諮詢模式,摒棄舊有只是走流程、循例通知式的做法,以共同協商的模式尋找出路。林琳建議政府再進一步於早階段連繫議員們合作推動政策,以便及早凝聚發展共識,推廣政策理念。
林琳( 中) 表示,十八區義工網絡是很好的建議。
北都會勢成國際創科中心
郭芙蓉冀為青年創造機會
對於李家超政綱中,提到要制訂整體的青年政策和青年發展藍圖,更提出要培育出愛國愛港、具備世界視野等的新一代。全國青聯委員暨葵青區議員郭芙蓉認為,要實現青年上流、打破跨代貧窮等先決條件,因此期望新一屆政府可發展創科等措施,為青年帶來更多希望,帶領香港由亂到治、由治及興。
郭芙蓉解釋,李家超的政綱,與她一直提倡為青年提供多元的發展機會不謀而合。她表示,開發北部都會成為國際創科中心的規劃,長期需要建造業專才,可提供大量本地就業的職位,如建築師、工程師、測量師,以及其他相關的技術管理人員,正好是青年人的契機。
因此,她促請特首當選人應努力幫助年輕人把握機會,引導他們投身相關領域,措施必須要有針對性及吸引力,例如增加相關專業資格課程的名額,工作方面增加補助及房屋津貼等,鼓勵新血入行才是王道。一來可以提供更多上流空間予青年人,二來亦可增加本地專才的發展機會。
郭芙蓉(中)冀李家超能為青年創造機會。
北部都會區是年輕人發展契機。
義工總動員出擊
為政府包裝防疫物資包
第五波疫情爆發,經民政部門統籌,並組織公務員團隊及全港350多個不同團體、超過17,000名義工包裝350萬個防疫服務包,並於四月初的一周內派發到全港家庭手中,足見地區力量的重要性。
今年3月,「全港社區抗疫連線」及「香港義工聯盟」聯合發起「全港抗疫義工同盟」,並組建「十八區抗疫愛心隊」,成功凝聚各區義工,包裝各種抗疫物資、支援安老院舍、推動小童疫苗接種,以及援助居家隔離人士等。在荃灣等舊區,該同盟更與民政部門合作,為舊樓的公共地方及升降機噴灑一次性消毒塗層,藉以減少新冠病毒喺社區傳播風險,從不同途徑幫助有需要的人士抗擊疫情。
當時,時任政務司司長李家超表示,第五波疫情本港面臨着史無前例的艱巨挑戰。他明言,要打贏疫戰除了政府的力量,社會的力量亦非常重要。他表示該同盟能發揮更大力量,協助和配合特區政府的工作,共同保護市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隨着義工網絡陣容愈來愈大,加上中央全力運送抗疫物資援港,物資短缺情況已不復見,確診宗數亦終於大幅回落,令本港逐漸復常。
全港抗疫義工同盟,為荃灣舊樓噴灑消毒塗層。
我家焦點
民生
生活
荃灣葵青離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