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8日第六屆行政長官選舉圓滿舉行,李家超以1,416票高票當選,成為行政長官當選人。李家超競選政綱強調地區力量之重要,提出十八區設「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冀藉抗疫經驗,以義工網絡支援政府地區工作。多名地區人士希望,李家超盡快兌現強化地區行政承諾,並公佈細節,讓市民知悉安排。
李家超高票當選香港特區第六任行政長官人選。
【北區及大埔地區人士有話兒】
新界東北立法會議員
陳克勤
望行政長官當選人能繼續廣泛聽取社會各界聲音,盡快就其政綱提出具體落實措施,切實做到提高施政效能,團結社會解決問題。
北區區議員
高維基
講得冇錯!義工團一定會配合支援政府地區工作。
大埔防火委員會副主席
黃碧嬌
各區居民的實際需求或民生問題都有不同,希望未來可更重視地區組織的運用,強化分區委員會及地區組織的職權,讓政策更符合居民需要。
民建聯北區支部副主席
曾興隆
地區問題,地區解決,希望未來可以支地地區社團發展,一齊建設更和諧社區。
民建聯北區社區幹事
胡景鵬
組建集結地區層面義工團隊,能更有效率、更精準地針對突發地區問題,並迅速解決。平日的關愛服務亦能以地區居民作為核心,發揮社區優勢。
民建聯北區社區主任
柯倩儀
發揮地區團體力量,更貼地更明白地區需要,環顧第五波疫情時區團體正正發揮重要作用,當日我亦曾參與其中,所以體會非常深。
工聯會大埔社區幹事
吳尉行
地區的動員能力絕不可少,亦能提升市民的參與度和認同感,達至「我和我們」(包括全港市民)共同努力達至成果!
黃碧嬌(中)等多名大埔區選委投票日現身投票。
李家超於上月16 日到大埔拜訪新界社團聯會。
地區組織就是龐大儲備力量
上月16日,李家超當選前曾到大埔拜訪新界社團聯會,李家超會後表示,在會面中曾談及抗疫期間,感受到大家齊心響應動員為政府包裝防疫包、派送物資並為社區送暖,令他感受到社區的團結和熱誠,亦令他深深體會地區力量的重要性。
就此,他其後在發表政綱時,提出將推動組織全港18區的地區力量,並深化有系統地聯繫及組織地區力量的方法。李家超認為,只要地區義工組織得宜,每當社會有需要時,就能隨時動員,以對抗疫情、應對天災、舉行關愛或進行地區典慶活動等。這樣的話,地區組織就是龐大的社區儲備力量。他更直言,只要凝聚社會共同力量,社會團結「打風都打唔甩」。
李家超今年3 月為包裝防疫包義工打氣,感受到地區力量重要。
李梓敬促改革地區行政制度
就其主張,新界東北立法會議員李梓敬認為,現行區議會制度已告失效,多個區議會甚至已難以召開會議,因此建議李家超就職後能盡快地區改革。為此他早前代表公民力量向李家超競選辦遞交意見書,主張改革地區行政制度,並提議以政治委任官員籌組「地區內閣」,並將現時十八區民政事務專員,改名為「地區特首」。而地區諮詢架構則由現時採委任制的分區委員會擔任,充分發揮地區的建設力量。
李梓敬(左)建議下屆政府改革地區行政制度。
胡綽謙:關愛隊有助聚民心
至於李家超提出成立「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民建聯大埔支部主席胡綽謙對此表示支持,並希望他就任後可及早兌現此承諾。他相信,關愛隊可以協助社署更好地進行關愛有需要人士的工作。義工經過培訓後,可協助社工進一步做好關懷弱勢社群的工作,真正做到地區團結互助,凝聚民心。
胡綽謙續指,「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並非用以取代區議會的地區諮詢功能,兩者性質並不相同。他解釋,區議員是代議士;義工隊則是地區社會服務隊伍,除支援突發事件外,亦會在日常推行關愛行動。
由此看來,「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是長期推行;但區議會由於需要換屆,如關愛隊負責人以區議員主導,有可能因選舉換屆,令關愛隊負責人要離開受惠長者,再要換人重新建立關係,他擔心做法不利關愛行動。
姚銘:加強各區民政中心作用
而民建聯北區支部主席姚銘則相信:「地區問題、地區解決,地區機遇、地區掌握。」他擔心,如果地區行政凡事要先由特區政府發施號令才實行,會降低地區行政效率。
因此,姚希望新一屆政府能轉變成服務型的政府,使市民更容易找到部門解決問題,同時要加強十八區民政諮詢中心作用,成為一站式服務市民的中心,集合並主動統籌各個民生部門為市民解決疑難。
姚銘憶述,李家超時任保安局局長時,曾到北區區議會討論禁區開放問題及治安情況。當時他李家超曾進行多次溝通交流,他感覺李家超非常務實,因此認為李家超對加強地區行政方面的想法,將會是「講得出做得到」的。
姚銘參與特首選舉投票, 冀成立一站式服務市民中心。
劉綽謙支持成立「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
都會區是發展引擎
北部建屋將提速提效
第六屆行政長官當選人李家超早前發表政綱,稱當選後將會倡議六大核心政策,全面提升香港競爭力方面。當中包括發展香港為國際創科中心、並以「北部都會區」為新的發展引擎。
李家超強調本港必須發展成創科中心,更形容「無創科無未來,香港喺呢方面唔會等、唔等得。」因此新政府將以「北部都會區」為新發展引擎,並成立部門專責就北都會規劃和發展作全盤考慮,向市民推廣北部將會是宜居宜業的高質素生活區。同時政府會利用都會區跟大灣區產生協同效應。
精簡程序 推動公屋提前上樓
至於土地房屋政策方面,李家超提倡要精簡程序,更提出公屋提前上樓計劃。他解釋,在一些已建成一至兩幢、但未有配套的公屋項目上,容許居民選擇提早入伙,期望可縮短公屋輪候時間一年。他將會成立「公營房屋項目行動工作組」,審視及研究公屋提前上樓計劃,會亦設「土地房屋供應統籌組」,審視生地變熟地的流程,確保房屋供應提速、提效、提量,期望可將蹉跎20多年的房屋問題加速解決。
就新界北發展,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劉國勳向李家超提出三個建議,包括新思維、新速度、新政策;他相信三個「新」可以幫助解決房屋深層次問題及突破經濟瓶頸,促進香港未來新發展。
立法會議員陳月明則希望,下屆政府推展北部都會區規劃諮詢時,能將受影響之北區組織及深圳政府等持份者,共同納入諮詢及考慮範圍。
劉國勳(右二)及陳克勤(左二)均支持李家超,前者更提出三「新」發展北都。
陳月明(左二)希望推展北都會諮詢時可將受影響之北區組織納入諮詢範圍。
地區力量疫下突顯重要性
第五波疫情爆發,經民政部門統籌,並組織公務員團隊及全港350多個不同團體、超過17,000名義工包裝350萬個防疫服務包,並成功於4月初的一周內派發,足見地區力量重要。
今年3月,「全港社區抗疫連線」及「香港義工聯盟」聯合發起「全港抗疫義工同盟」,並組建「十八區抗疫愛心隊」,成功凝聚各區義工,包裝捐贈得來的物資、支援安老院舍、推動小童疫苗接種、援助居家隔離人士,從原同途徑幫助有需要的人士抗擊疫情。
當時時任政務司司長李家超表示,第五波疫情本港面臨着史無前例的艱巨挑戰。當時他明言,要打贏疫戰除了政府的力量,社會的力量亦非常重要。他表示相信「同盟」成立之後,會發揮更大力量協助和配合特區政府的工作,共同保護市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隨著義工網絡陣容愈來愈大,加上中央援港抗疫物資源源不絕,物資短缺情況已不復見,確診宗數亦大幅回落。
「全港抗疫義工同盟」組建「十八區抗疫愛心隊」,凝聚各區義工。
我家焦點
民生
生活
大埔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