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鐵東鐵綫過海段早前順利通車,然而討論逾20年的「大工程」,即在沿綫月台安裝自動閘門卻有不同遭遇。原擬首道月台幕門在2019年初投入服務,一直未見影蹤。港鐵早前在立法會被追問有關進度,回覆指將於明年中實行:首先在大埔墟及馬場站安裝首批幕門,視經驗後再安排。地區人士表示,不滿港鐵多年來未交代時間表。
港鐵擬明年中首先在大埔墟站安裝幕門。
地區人士要求東鐵綫幕門多年,惟至今仍未有時間表。
大埔墟站屬高流量車站,常見人頭湧湧。
因未有安裝幕門,東鐵綫墮軌意外不斷。事實上,港鐵早在2011年1月宣布,繼觀塘綫及荃灣綫等完成加裝幕門後,會開始在港鐵東鐵線全線安裝閘門,並在2013年就安裝閘門製訂整體計劃時間表,原預計第一道自動月台閘門會在2019年初投入服務。
原計劃東鐵過海後展工程
後來,港鐵卻改口以難以克服技術難題為由,明言未有計劃加裝閘門。因東鐵綫過海段工程,因此會轉用「9卡車」配合港島月台,而9卡車及12卡車的車門位置不同,自動月台閘門必須配合新列車的車門位置,因此需有待12卡車全數退役後,才會開展有關工程。直至今年5月15日,過海段提早通車,才正式全面淘汰12卡車。
過海綫通車後,立法會鐵路事宜小組委員會,隨即跟進討論東鐵綫月台幕門及過海段運作事宜。港鐵總經理(沙中綫及高速鐵路)周蘇鴻在會上表示,隨東鐵綫安裝幕門月台的加固工程完成,新列車亦全面投入服務,港鐵會開始調校列車的停車位置,之後便會開展月台幕門安裝。
他表示,首批幕門將會在明年中先在大埔墟及馬場站安裝,檢討經驗再分批為其他站安裝。
東鐵綫過去多次發生墮軌事件。
陳克勤批未有交代時間表
新界東北立法會議員陳克勤向《我家》表示,港鐵月台幕門工程已討論超過20年,早於2000年九鐵時代已被要求加裝幕門,其後港鐵更一度向八達通卡乘客收取每程一毫附加費,收取超過10億用來支付加裝月台幕門的費用。惟當日會議上港鐵代表,將安裝幕門說成「好似皇恩浩蕩咁」。
陳克勤指出,難以接受多等一年半才可安裝幕門。
陳克勤批評,至今港鐵仍未有整體完工時間表,仍要等一年半才能開始安裝幕門難以令市民接受。他更以國家航天事業作比較,直言十年來科技一日千里,跨進了一大步。然而東鐵月台幕門在這十年間未見曙光,反問港鐵是否認為安裝幕門比國家的航天工程更難,借此質疑港鐵在無錢賺項目一直採拖字訣。
港鐵早年曾表示,等東鐵過海綫開通後才安裝幕門。
港島綫等地底車站,早已完成加裝幕門。
他指,當港鐵要在車站加設商店、加裝廣告燈箱、競投官地等「有錢賺」就火速進行,他促請港鐵應該檢視定位,政府也要思考與港鐵的關係,確保一切建基於為市民服務。
東鐵綫過海段於今年5月15日通車。
港鐵指東鐵月台已完成加固。
東鐵月台陸續升呢
站名將重寫毛筆字
除幕門安裝,港鐵東鐵綫於今年三月起,分階段展開車站月台提升及美化工程,更改車站圖案設計並加入對比色,例如月台的轉角位和升降機的位置,方便乘客識別月台位置。藍色繼續是東鐵綫車站月台的主體顏色,九龍塘站的對比色為綠色,而大圍站的對比色則為紅色。
港鐵署理總建築經理工程設計師鄭珏慧解釋,美化工程會在車站圖案設計上加入具特色和有歷史價值的圖像,增加乘客對車站的歸屬感。另外,車站圖案設計亦加入馬賽克,鄭珏慧指,馬賽克一直是港鐵車站月台的建築材料,可讓乘客們感到親切。而月台的毛筆字站名,亦會再由退休港鐵建築師區傑棠配合車站主題重新書寫。
整個美化工程分四個階段,按計劃已於五月完成。第一階段為九龍塘、大圍、沙田和旺角東站;第二階段為粉嶺、太和和上水;第三階段為大學、大埔和火炭;第四階段為羅湖和落馬洲,工程不包括馬場站。港鐵強調工程費用由港鐵每年維修費支出,車票並不會因此加價。
來往大水坑大美督
渡輪日前開航
今年一月,《我家》率先報道有渡輪公司正申辦馬鞍山到大美督的假日街渡,有讀者透過《我家》熱綫詢問何時開辦。本月終於迎來好消息,航綫已於本月九日正式啟航,逢周末及公眾假期提供服務。
航線首日早上於大美督舉行簡單啟航儀式。一直支持增加街渡航線、汀角路民生關注組主席劉志成,以及民建聯大埔支部主席胡綽謙等地區人士也有出席試搭。
根據船公司於碼頭張貼的通告,新航綫只在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運作,每日由上午11時起,有四班由大水坑近德信中學對開的沙田77區梯台啟程的班次,經馬料水碼頭分站上落客後,再駛往大美督,然後折返到馬料水及大水坑。尾班船由大美督開出,時間為晚上六時。
單程需時約45分鐘,成人及小童單程收費皆為20元,無分段收費,亦暫時未有提供長者乘搭優惠,三歲以下不佔座位的手抱小孩則免費。惟該航綫暫不接受寵物上船。
大水坑來往大美督街渡,本月九日順利首航。
我家焦點
交通
民生
生活
大埔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