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朗橫洲路一座工廈內製餅工場,早前有焗爐發生爆炸,一名工人的小腿被爆炸碎片割傷,惟餅店一度辯指無人受傷。直至爆炸片段流出後,勞工處調查時涉事公司方呈報相關工傷個案,延遲約近兩周。有關注團體及立法會議員認為,遲報工傷情況絕不理想,更直言近期嚴重意外不絕,反映職安政策千瘡百孔,因此修例刻不容緩。
涉事餅爐爆炸連環圖
1. 工人走近焗爐觀看後行開。
2. 約10 秒後焗爐爆炸,冒出火光。
3. 爆炸威力強勁,焗爐被炸到變形。
工人工作期間 焗爐門被炸開
事發於10月21日上午10時許,元朗橫洲路福達工業大廈一間餅店的廠房,有至少三名工人正在焗餅時,其中一個焗爐突然發生猛烈爆炸。爆炸前約10秒,一名職員一度站在焗爐前查看烹焗情況,幸一轉身離開才發生駭人爆炸。
當時焗爐金屬門被炸開,焗爐完全變形,其他設備亦嚴重損毀。雖然一名男工的小腿,當時被爆炸碎片割傷,其後事發影片在網上流出,但傳媒於十日後向該公司公關查詢時,仍否認有人受傷。
涉事廠房位於元朗橫路一座工廈。
意外令人關注食物製造廠的焗爐安全。(資料圖片)
部門聯合調查後一日 收到廠房報工傷個案
勞工處聯同消防處於上月1日到事發現場展開調查,才收到肇事廠房呈報一宗工傷個案。勞工處當時表示,初步得知有一名工人的小腿於事件中被輕割傷,幸情況無大礙,及後毋須送院治療。
工權會:資方或涉及隱瞞事件
工業傷亡權益會總幹事蕭倩文表示十分關注事件。她質疑勞工處在爆炸片段在網絡流傳才知悉事件是「不可思議」,亦質疑資方是否涉及隱瞞,罔顧人命安全。根據《職業安全及健康條例》,工作場所若發生爆炸等危險事故,公司必須在24小時內要呈報。該會促請當局徹查。
另外根據《僱員補償條例》規定,僱員若在受僱工作期間因工遭遇意外以致受傷或死亡,僱主在意外後不論該意外是否引起任何支付僱員補償的法律責任,僱主必須按條例的規定,在14天(工傷個案)或7天內(死亡個案),向勞工處處長呈報。
立法會議員陸頌雄向《我家》表示,觀看過爆炸影片後對事件感到震驚,指廠房內似有不少工人,幸好當時沒有人靠近焗爐,否則以爆炸威力恐怕會有人傷亡,因此他支持部門要徹查事件,並確保避免有同類意外再次發生。
陸頌雄:罰則過輕易淪「無牙老虎」
陸頌雄續指,目前工傷罰則過輕,雖然最高可罰相關僱主50萬,但過去案例顯示,即使死亡個案亦只可追討3.5萬,法例淪為「無牙老虎」,令僱主疏於保障工人安全。
經過勞工界的多年爭取,立法會正審議修訂《職業安全及健康條例》。讓勞工處藉可公訴罪行形式,向嚴重違反職安健的個案提出檢控,最高罰款由現時50萬增至1,000萬元。陸頌雄期待法例能夠盡快順利完成審議,落實相關法例加強罰則,以提高職業安全健康水平。
至於食物環境衞生署發言人則表示,事發時該處所獲署方簽發暫准食物製造廠牌照,並正審批上址的正式食物製造廠牌照申請。
該署指接獲牌照申請後,會按情況徵詢相關政府部門意見,確保申請符合消防安全、樓宇安全等各方面的準則。倘有關部門不反對申請,食環署會向發出「發牌條件通知書」;在申請人遵辦所有發牌條件後,便會簽發牌照。
陸頌雄(中)冀盡快審議修訂職安法例。
職業致命個案五年新高 申訴專員介入調查
根據勞工處數字,去年職業傷亡個案達30,448宗,致命個案達263宗,創近五年新高(見表)。今年繼續發生多宗嚴重工業意外。申訴專員趙慧賢早前向勞工處、屋宇署和發展局展開主動調查,審研政府對建造業職業安全及健康的監管。
趙慧賢表示,近年建造業工程項目,屢有致命工業意外發生,情況令人憂慮。雖然政府正着手修訂法例以提升罰則,但更為關鍵的是做好預防工作,避免意外發生。
因此,申訴專員公署決定展開主動調查,審研政府對建造業職業安全及健康的監管,包括有關部門就建築地盤及小型裝修維修工程的巡查及執法;對註冊安全審核員及註冊安全主任的監管;意外事故跟進;宣傳教育和承建商註冊、規管及競投工務工程事宜。
每千名僱員傷亡率
2017
11.8%
2018
11.8%
2019
10.8%
2020
9.3%
2021
10.5%
【演唱會墮屏地盤塌天秤 今年工業意外暴增】
近期本港工業意外接二連三,除早前演唱會發生大屏幕墮下令兩名舞蹈員,在表演途中受傷的嚴重工業意外,與及安達臣道地盤天秤塌下造成三死六傷事故外,今年3月及5月,元朗亦分別有工人於回收場內,因肢體捲碎膠機而夾斃。其後,元朗工業邨6月亦發生壓縮氣樽爆炸,兩名男工因而受傷。
今年9 月,安達臣道天秤倒塌導致三死六傷。
對於演唱會事故經過三個半月調查,警方終拘捕四男一女涉及「欺詐」及「容許物件由高處墮下」。
演唱會墮屏幕意外,導致兩名舞蹈員受傷。
陸頌雄認為,勞福局局長孫玉菡早前確認受傷舞蹈員是以僱員身份參與演出,即意味當局認為所謂「自由舞蹈員」有假自僱之嫌,應考慮檢控僱主即舞蹈公司以及處所佔用人。
職安條例「漏洞」惹關注
陸頌雄認為現時的職安健條例,未能保障一些以靈活聘用方式工作者,容易造成爭議,令工人跌入「假自僱」陷阱,因此法例框架需要完善。他強調政府應盡快進一步修訂相關法例,堵塞漏洞。
我家焦點
民生
生活
屯門元朗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