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貢清水灣道白石窩村對開新設的交通燈,拖延兩年後日前終於啟用。事源兩年前,一名四歲女童於該處衝出清水灣道,不幸遭七人車撞斃,政府當時答應短期內會在限制時速達70公里的百米「長命斜」,加設交通燈協助居民過路。不過,運輸署至今仍表示該處非交通黑點,未有需要調整車速限制,亦未有計劃加設超速相機防止意外再發生。
清水灣道白石窩村對開新設的交通燈, 拖延兩年後,日前終於啟用。
2018半年四嚴重車禍 包括四歲女童遭撞斃
事發於2018年8月,當時一輛七人車沿清水灣道落斜往九龍方向行駛,惟駛至白石窩新村對開時,一名與家人居於白石窩新村、當時跟隨母親由行人過路處橫過馬路的四歲女童,突然自行過馬路,七人車司機收掣不及,將女童撞倒並衝前約三十米後始告停下,救護員接報到場證實女童當場不治。事後女童其中一隻球鞋飛脫,並卡在七人車車頭泵把上。
目睹愛女慘被撞斃的母親受驚過度,從旁崩潰痛哭,而女童7歲的兄長,當時亦在場十分無助,場面悲傷。該次意外已經是該處半年內第四宗嚴重車禍,總共造成1死8傷,因而喚起區內市民對清水灣道道路安全的關注。
兩年前,一名四歲女童於該處衝出清水灣道,不幸遭七人車撞斃。
今年七月「炮彈飛車」 幸未造成傷亡
就在今年7月,西貢清水灣道往西貢方向近白石窩再次發生「炮彈飛車」意外。一名女子獨自駕駛跑車駛經上址時突然失控,高速撞飛入來回行車線中間的分隔帶,再衝前撞向前方的路牌才停下,幸當時正值晚上8時,未有村民過路,肇事的司機亦無大礙。
白石窩村位於清水灣道,與白石窩村相距約500米,並被清水灣道分隔。如村民想通過非地面的過路處,就要經最近8至10分鐘路程的壁屋行人天橋或井欄樹行人隧道過馬路,因此居民大多會在過路處橫過清水灣道,以便乘車外出。
今年七月,白石窩曾發生「炮彈飛車」交通意外。
「長命斜」煞車難 記者直擊司機冒險衝燈
《我家》記者日前到新增設交通燈的過路處視察,發現它並非設於原有過路處,路政署將整個過路處搬到距離更近村口位置,當村民按下轉燈掣後,大概一分鐘市民就可過路。
惟當時有大貨車沿長命斜落斜出九龍時,疑因車速過快,突然轉紅燈時司機未及煞掣,最後唯有冒險衝燈。
根據運輸署早前回覆西貢區議會的文件指出,該署及警務處現時並未有計劃在有關路段安裝固定偵察車速攝影機,但會繼續密切監察司機超速的情況。文件指出,有必要時會根據制定的準則及資源的分配安裝新固定偵察車速攝影機。同時,會再監察交通及行人過路情況,以及檢視是否需要實施進一步的改善措施,包括興建行人天橋或行人隧道。
《我家》直擊有重型貨車,因未及在紅燈時煞車而衝燈。
市民按過路掣後交通燈會轉紅燈,讓居民過路。
車禍陰影難擺脫 村民過路適應需時
新交通燈用不久,居民仍需時適應。新白石窩村居民潘女士向《我家》表示,交通燈於10月中才開始使用,此前過路一直提心吊膽,特別是繁忙時間,涉事位置車流量極高,而且不少車車速極快,長者有時難以過路。
質疑設交通燈用兩年
潘女士說,在未有交通燈前,亦曾試過要等20分鐘才能過馬路,因此希望新設的交通燈能確保居民安全。
她續指,當年女童被撞死,兩村居民也十分悲痛,政府當時亦承諾盡快改善該處交通安全,惟不知政府為何仍要花兩年時間,才能建成新交通燈。她表示,有總比無好,未來希望可調快按掣後轉燈時間,避免居民要趕車但等不及轉燈而冒險衝燈。
居民潘女士批評啟用交通燈竟要兩年。
【葛珮帆:一直爭取建天橋被拒】
立法會議員葛珮帆向《我家》憶述,當年對車禍感到非常難過,但最令人傷心,是當年民建聯早就察覺到白石窩現場交通潛在行人過路危險,多年來已不斷向當局要求改善行人過路設施,建議當局興建行人天橋已十多年,惟當局一直以人口不足等理由拒絕,最終要有嚴重致命傷亡,當局才終有回應,加裝交通燈。
西貢社區幹事邱浩麟補充指,白石窩居民有逾千人,不少居民會橫過涉事馬路,當中有不少為長者。在未有交通燈前,過路一直因為車速太快,並不時有人飛車而感到驚慌。邱續指,30多年前村民獻地予政府興建馬路,但村民一直未有安全過路保障。他希望,過路處附近應增設超速相機,並興建行人天橋及升降機設施。
葛珮帆( 右二) 憶述,當年發生意外後即到場視察,覓改善道路安全之法。
我家焦點
西貢
交通
民生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