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立法會財務委員會趕及通過,將軍澳第一期堆填區用地餘下基礎設施的興建撥款,當中包括橫跨東邊水道的新行人天橋「南橋」。當新橋落成後,居民來往將軍澳市中心和日出康城兩邊的海濱長廊,將不用再繞經避風塘「兜大圈」了。
「南橋」會橫跨現時的東部水道。
財委會日前通過該項目,工程除興建一條約150米長、六米闊的行人天橋外,亦會興建排污設施,涉款逾三億港元。當局預計,新橋可方便將軍澳區內居民往來,亦可讓數以千計市民駐足觀賞將軍澳灣景色,估計每小時有4,000人使用該行人天橋。
居民:連接三處四通八達
居住在將軍澳的范太不時會到海濱長廊緩跑做運動,她認為,海濱長廊連接着將軍澳、調景嶺和康城三個地區,可說是四通八達。而且該處可以欣賞到日落海景,因此有不少街坊都經常到訪。
她表示,若能興建行人天橋將造福區內寵物主人,更方便前往位於另一邊的寵物公園,令區內配套更見完善。
然而在財委會通過撥款前,會上有議員批評設計單薄不多元化,熱血公民鄭松泰更反駁「南橋」是「無謂的設施」。當局解釋,若「南橋」要增加單車徑等功能,將會與原有北橋功能重疊,而且工程造價將要增加八成。
局方強調,曾就工程諮詢區議會,最終意見亦顯示應盡快做且並不需要額外的單車徑,因此當落成後,在橋口加設分隔及告示牌,將可分流行人和單車。
方國珊:南橋北橋互補分流
西貢區議員方國珊回覆《我家》表示,「南橋」是復修第一期堆填區整體計劃的一部分,早年已於區議會充分討論後通過,工程亦並不只是橋身工程,也為堆填區現存及將來的康樂設施,包括在正籌備中的水上活動中心興建污水泵房及管道。
她認同現時北橋已有單車徑,兩者可有互補及分流作用,而南橋觀景及行人橋除了可令往來康城到將軍澳南部的步程縮短至12分鐘外,亦可為未來完整的康樂設施做好準備,因此她支持興建「南橋」。
方國珊指,擬建南橋工程2014 年已諮詢區議會並獲支持。
方國珊續指,連接興建中的將軍澳──藍田隧道及日出康城的「活力無限大橋」落成後,該橋將會有橫跨將軍澳海灣與行人路分隔的單車徑。當所有工程完工後,單車友便可由將軍澳海濱長廊出發,經跨灣大橋到日出康城,再經寵物公園到北橋,再返回將軍澳海濱長廊,形成區內一個環迴單車徑。
橋底照明系統方便夜航船
土木工程拓展署回覆《我家》補充指,政府在設計興建南橋時已預留足夠空間,橋面與東邊水道水面的高度距離約七米,足以讓6.1米高的船隻通過並停泊於東邊水道。橋底亦會安裝照明系統,方便船隻於夜間航行進出東邊水道。另外,亦確認計劃中的南橋足以抵禦時速達每小時360公里的強風,預計即使將軍澳遭受與如「山竹」相同強度、風速達每小時220公里的颱風吹襲,結構仍然安全。
立法會財委會早前通過建將軍澳「南橋」撥款。(效果圖)
諮詢到落成 工程料花近10年
第一階段修復堆填區工程的基礎設施分兩階段興建,首階段包括將軍澳南海濱長廊的單車徑,與及行人單車共用的橋樑「北橋」,設施早於2012年4月開放使用,而包括「南橋」的第二階段工程諮詢,則隨第一階段設施完成後的2013年和2014年,已獲西貢區議會支持。
惟2014年刊憲後,南橋收到一份反對意見,反對者質疑擬建南橋的需要,並要求修改南橋的走線,惟最終個案未能調解。
就此,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在翌年授權進行擬議南橋工程並無需修改,最終在2019先後通過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及工務小組委員會的審議。原預計於去年年尾便動工,並於2022年下半年落成,惟立法會被拖拉一年後,最終在今年12月16日獲財委會通過。
興建中的「活力無限大橋」將設跨灣單車徑。(效果圖)
新「南橋」避免與「北橋」功能重疊,將不設單車徑。
【百勝角消防宿舍 有望明年初完工】
除了海濱有新基建落成,為將軍澳海灣發展成康樂海濱外,百勝角亦即將變天,興建住宅區。
百勝角原本與將軍澳新市鎮一樣,擬發展成高密度住宅區,亦曾打算興建百勝角港鐵站,惟後來改規劃成低密度住宅區,因此根據修訂規劃取消興建港鐵站。現時百勝角建有邵氏片場、消防及救護學院。
直至2018年,百勝角始動工興建住宅,首批五幢消防處紀律部隊宿舍,合共提供648個單位預計於明年初完工,該處亦是政府試行推展「組裝合成」建築法的先導項目。另外在百勝角港鐵通風樓上蓋,亦計劃興建兩幢住宅,料涉及432伙單位。
五幢消防處紀律部隊宿舍正在興建,料明年落成。(效果圖)
百勝角除消防及救護學院,亦將會興建中低密度住宅。
我家焦點
西貢
交通
民生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