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灣荃景圍日前發生驚險交通意外,一名四歲男童疑突然掙脫母親的手衝出馬路,被一輛私家車撞飛,在「空中翻滾一圈」後倒地。男童母親嚇得手足無措,大叫後衝上前即時抱起孩子。有醫生提醒,交通意外的傷者有可能傷及脊椎,一旦胡亂移動,有可能令傷者傷勢惡化,造成「二次傷害」!
事發於12月16日下午二時許。一名司機駕駛私家車,駛到荃灣荃景圍近荃景花園一個行人過路處時,由於交通燈正亮起綠燈,司機如常地駕車駛過路口。
荃景圍意外連環睇
四歲男童突然衝出馬路。
男童被撞到空中翻騰一圈。
家長衝上前抱起男童。
男童突甩開母親衝出 捱車撞彈飛兩米滾地
就在車輛駛過路口一刻,站在過路線旁的一名男童,突然掙脫拖實媽媽的手,衝出馬路。
涉事車輛當時拍下事發經過:該車正要越過路口之際,在電光火石間男童母親想阻止已來不及,眼見私家車司機已收掣不及,並將男童撞倒。男童被撞向前彈飛約兩米,翻滾一圈後倒地。男童母親見狀即嚇得魂飛魄散大叫起來,並隨即上前嘗試拉男童起身,更疑一度用手指向私家車,疑似責備司機。隨後,她再坐在地上安撫男童。無奈的司機上前查看情況後報警。
涉事母親事後疑因不知所措,錯誤移動受傷孩子。急症科專科醫生司徒敬豪提醒,一旦市民目擊有傷者在車禍現場躺地受傷,不應胡亂移動傷者,否則很容易導致「二次受傷」。他解釋,人體脊椎兩旁有大量神經控制人體活動和感覺,若脊椎一受到損傷,有機會導致身體癱瘓,甚至死亡。
司徒敬豪表示,對「疑似」脊椎損傷傷者,必須由專業救護員小心處理,作出適當的保護及固定。若市民遇到上述情況,應立即報案,才是最安全與適當做法。
曾大:孩童過路須拖實 並籲司機時刻留意路況
自小在荃景圍長大、民建聯荃灣社區幹事曾大向《我家》指出,對受傷男童未有大礙感到欣慰。雖然發生意外的路口並非意外黑點,但他直言,荃景圍近荃景花園一段屬暗斜路段,且附近有不少學校,因此不少孩童會依賴該路口過路,故此該處一帶皆設立慢駛的警告牌。
曾大直言,每次發生這種交通意外都覺得心痛,希望意外片段能警剔家長,意外確實可以避免。他提醒家長,橫過馬路時,不論紅燈或綠燈都必須拖實緊孩子,確定紅燈時車輛停了,才跟孩子一起橫過馬路。
同時他呼籲,司機經過路口時亦要專注駕駛,就算綠燈行車,亦要多留意路況,以防突如其來事故發生。
警方發言人證實,12月16日下午二時許接獲報案,指一名25歲楊姓男子駕駛私家車沿荃景圍向青山公路方向行駛時,撞倒一名陳姓四歲男童,司機見狀報警。男童頭部受輕傷,情況穩定,由救護人員將其送往仁濟醫院治理,送院時清醒,意外原因將由警方調查。
曾大指該處並非意外黑點,對意外發生感到痛心。
曾有家長為執波 令BB車溜出馬路
馬路如虎口,大意家長又何止一個。日前社交群組流傳一段車cam影片。一名家長竟因為走出馬路,執拾滾出馬路的玩具波,意外地讓載着嬰孩的嬰兒車溜出馬路,並撞向車輛。
事發於12月14日,一輛私家車駛至一個路口時,因看見一名男子走出馬路,執拾滾出馬路的玩具膠球,而收油停車。
惟當他拾起膠球正要返回行人路時,他身邊紅色嬰兒車突然溜出馬路,直撞向已停下的私家車,當時車上正坐着一名戴有口罩的幼童。男子發現後,匆忙走上前,將嬰兒車推回行人路,懷疑大人忘記將嬰兒車的安全腳踏鎖好,險差讓幼童置身險境。
家長走出馬路執波。
嬰兒車溜後撞及車輛後,家長始發現。
【研究:孩童14歲前獨立過路判斷差】
年幼孩童未有足夠過馬路判斷能力。外國早年有一項研究提醒家長,孩子在14歲前未有足夠判斷力自行過馬路,家長因此要以身作則,切勿貪一時之快,亂過馬路或衝紅燈,以至在孩子面前做壞榜樣。
美國愛荷華大學的研究指出,兒童在14歲前的感知能力「還未完全發展」。科學家作模擬環境實驗,安排6至14歲的孩子數次橫過繁忙馬路。結果發現,年幼孩子較難掌握安全時機過馬路。
研究結果顯示,6歲的兒童在過馬路測試中,有百分之八的機會被車子撞倒。這個數字會隨着年齡增長而下降,直至14歲或以上的少年,才能夠做到「零意外」。因此研究建議,家長要教孩童有耐性地等候轉燈。另外,研究亦建議要在學校區域內多設置行人過路設施。
警方提醒路人注意過路安全。
荃景圍早前亦曾發生交通意外。
我家焦點
交通
民生
生活
荃灣葵青離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