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慈善團體,大家的印象可能是明星獻唱金曲的電視籌款Show,可能是每逢周末的賣旗日……但對於獅子山下的其中一個家族來說,做慈善還是父與子的傳承。已有半百歷史的仁濟醫院,見證千萬個家庭的救濟故事,也見證一個曾經跟著爸爸做義工的小學生,長大後成為一個慈善機構領頭人的歷程。
「仁濟看著我成長,我得到的東西很多,付出的也很多,是不可或缺一部分。」
「我好早已在仁濟做事」,今年升任仁濟醫院董事局主席的王賢訊(Vincent),雖是「80後」,已是加入仁濟第十三個年頭,但他所說的「早」,遠至小學時代。19年前,他的父親王忠秣同樣是仁濟主席,把年少的他帶去做義工,漸漸參與公益成了王賢訊生活的一部分。
王賢訊與父親王忠秣先後出任仁濟主席。
「我的三分一人生都在仁濟度過。」是仁濟,讓王賢訊更容易建立起人際網絡、建立起自己的事業,並成家立室,但原來一開始,他父親一度不贊成他加入仁濟董事局做總理。那時的他剛在美國畢業,才二十出頭。但最終他以行動證明了自己。
「那個年代都是建立了事業才去做總理,但後來我的表現說服到他。」
如今做了董事局主席,算是「子承父業」,王賢訊同時也體會了為人父的酸甜苦辣,現與太太育有兩子一女,而他想做個不一樣的父親,「我跟我爸爸很不一樣」。在王賢訊眼中,王忠秣是一個典型工業家,為人相當務實,也嚴謹。他則「父愛爆棚」,非常珍惜和家人相處,希望把時間都留給孩子們。
可是,管理一個慈善團體,已足夠令他分身不暇。王賢訊便把孩子都帶去一同參加探訪、賣旗日等義工活動,驚喜地把孩子訓練得不怕陌生,更懂得主動上前與長者慰問聊天。利用親子時光,以身作則教孩子做善事,此情此景,又與十多年前的王父十分相似。
仁濟在香港紮根超過半世紀,從一間地區醫院發展成全港性的慈善團體,主席一職責任重大,默默耕耘多年的王賢訊不怕挑戰,這些年積極落區探訪、做義工搞活動,早令他對善團有宏觀深入的了解。
他認為,善團最大功能之一是彌補政府施政不足,「市民發生什麼事,我們比政府更早知道」,也能成為向政府反映民間意見的橋樑,例如派福袋活動,獲邀的政府高官也親自去探訪獨居長者,「老人家都會直接表達,希望生果金多點」。
王賢訊表示,今年多個項目也會擴大規模,例如每年為響應「慶回歸」主題舉辦的愛心派福袋活動,以往每年都會派出5至6萬袋福袋,今年為配合70周年國慶及佛教南天佛緣慶典,已四出游說善長贊助,務求加倍至12萬袋,「特別做大一倍,令區內及區外長者也得益」。
「善團其實等同一個小社會,是一個(社會)縮影。」
「多謝仁濟這13年給我的東西,今年做了主席,我知道自己有很清晰的方向,會堅持每個總理都歇盡所能,把自己的朋友網絡都『貢獻』給仁濟」。善團像小社會,也像大家庭。像世間子女一樣,或許,年輕的總理會被父輩質疑,但年輕的善團主席也可為機構注入活力。
「仁濟這麼多年也有一個理念,叫尊仁濟世。」
【義工團仍是「Baby」盼吸納更多年輕人】
仁濟今年的口號為「仁者義行.傳揚愛心」,義工服務是今個年度的主打項目之一,身兼仁濟義工團總團長的王賢訊形容,只成立了6年的義工團現階段仍是個「Baby」,期望任內多推出創新又有仁濟特色的義工活動,「以後人們想起仁濟,便會想起這些活動」。
王賢訊享受與家人一起做義工的時間。
上月舉行的「仁濟醫院全港賣旗日」,是王賢訊口中的「打響頭炮」之舉,參與義工人數超過1萬,較去年的5,000人多了一倍。有別傳統賣旗日採用機構彩旗,今次賣旗日與卡通品牌B.Duck合作,推出一系列「鴨仔」彩旗,呼籲公眾支持器官捐贈。
王賢訊說,目前義工團有大約6,000多人,其中銀髮義工佔大多數,未來希望吸納更多年輕人,壯大義工力量。
王賢訊希望為仁濟的慈善活動吸納更多年輕人。
王賢訊與仁濟總理許夏林,及藝人麥長青、陳浚霆和陳瀅向商戶及市民賣旗,獲得不少商戶及街坊響應。
王賢訊到魚檔宣傳賣旗日。
【仁濟未來半年主要活動】
2019 年
6 ~ 8 月 海外學生仁濟夜
6 ~ 12 月 慈善雙週:全港屋邨屋苑及社團籌款
9 ~ 11 月 售賣慈善
10 月 慈善行
10 ~ 11 月 慈善遙控模型車格蘭披治邀請賽
12 月 德育及公民教育獎勵計劃、香港國際學生創新發明大賽
2020年
1 月 慈善星輝仁濟夜電視籌款節目
封面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