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剛(Rensen)導演除了是糊塗戲班的負責人外,他和太太魏綺珊也開辦了一個無障礙劇團,幫助社會上的弱勢社群建立自信,發放正能量。認識他的人都不相信他是孻仔,因為他表現成熟,很懂得照顧人。究竟這位多才多藝、開朗又勤力的有型士是如何煉成的?
Rensen與媽媽的感情要好,但今年三月初他在加拿大演出舞台劇《情書》時,突然接到媽媽病危的消息,當時相隔十萬八千里,沒法立即回港見她最後一面,那份傷痛可想而知。但筆者相信這可能是陳媽媽不捨得讓子女們辛苦照顧她,所以在醫院匆匆數天便辭世。
「媽媽身體一向好好,老來只有一些小毛病,近年也有腦退化問題,但沒想過媽媽會突然辭世。」在Rensen眼中,母親是一個堅強、善良、刻苦耐勞的人,是他的偶像,他的人生導師。
「 工夫做唔死人,而且會令你變得更強,因為你不做,我做,我咪識埋你嗰份,我識晒所有嘢你就難唔到我。」
從小被教育「力不到不為財」、「先付出,不問收檴」、「做人唔好怕蝕底」,Rensen現時仍然秉承這種精神做人。做完手頭上工作,就會問上司還有沒有別的事情需要做,他曾試過因
已完全掌握上司的工作,有次上司放產假,讓他有機會大顯身手,後來上司離職了,他便順理成章獲得一個升職機會。
「媽媽教我們錢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懂得與人分享,分享了那樣東西才會變成一種價值。」
Rensen說,可能他是孻仔的關係吧,媽媽特別愛錫他,為怕他餓肚子,每次煮飯都拉着當時只得七歲的他在旁觀看,教他煮餸步驟,讓他學會求生技能雖然陳媽媽平時忙於為口奔馳,但對子女的管教絕不鬆弛,要是犯了錯,一定捉着他曉以大義,再加一頓「藤條炆豬肉」,務求令他銘記於心。叫他印象深刻的事情不少,例如中一那年Rensen升讀英文中學,他根本應付不了,結果要留班,陳媽媽知道後急急到學校找老師求情但不成功。「見到媽媽那麼緊張自己的學業,所以長大工作後再有機會入讀演藝學院,無論有多困難,我都要把這個學位唸回來,好讓她知道有個兒子可以拿到學位。」他的孝心可見一斑。這天的訪問選擇在演藝進行也是別具意義。
回憶起童年歲月,Rensen一家有八兄弟姊妹,但父親在他九歲時就過身,媽媽要擔起成頭家,日做兩份工,生活仍捉襟見肘,她把所有能吃的都分給子女,自己卻吃得很少。對媽媽這份無私的愛,子女看在眼裏,點滴在心頭,長大工作後不再讓媽媽操勞,希望她能享清福。長大後,Rensen努力維繫家人間的感情。疼錫媽媽的他,想讓她多見識外面世界,多次請姊妹帶媽媽到歐洲、俄羅斯、南非和東南亞不少國家旅遊。
五年前,Rensen 和太太魏綺珊還有三姐精心設計一趟北海道之旅,圓媽媽遊日本的夢想。
五年前,他和太太還有三姐曾精心設計一趟北海道之旅,圓媽媽遊日本的夢想。雖然遊北海道時陳媽媽已有腦退化徵狀,有時脾氣很大,但他們當時對此症認識不深,行程中縱然有鬧過不快,但開心事也不少,在子女們心中留下難忘回憶。
種種往事讓人體會到他們母子間的深厚感情,也讓筆者明白到愛要及時,媽媽在世時盡力去愛她,讓她安享晚年。能盡孝道,也是一種幸福。
後記:
《偶像》這首歌是Rensen寫給媽媽的,寫於2003年,當時陳媽媽仍相當健康。「萬一媽媽突然去世,我會有什麼感覺?如果媽媽去世時我不能見她最後一面,到靈堂時,我又有什麼感覺?」歌詞內容都是陳文剛與媽媽的種種經歷。
封面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