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奧運會或世界級水平的賽事,想要在眾多精英對手當中脫穎而出,單憑體力及技術上的優勢,不一定有百分百必勝的把握。以武俠小說中的「絕世高人」為例,除了拳法和劍法以外,若想成為眾強之首,就必須要有高強的「內功心法」相配合。本欄今期講一講劍手蔡俊彥。
【含金量高】
成功在良好心理素質
香港劍擊代表蔡俊彥,剛上月24日於世錦賽男子花劍個人賽中勇奪金牌,成為首位奪得世錦賽冠軍的香港劍手。
在此之前,蔡俊彥已是亞洲冠軍,在世錦賽摘金後,其在男子花劍世界排名更升上第一。蔡俊彥的世冠歷程也包含了從低谷攀上的一段歲月,這正好說明極度良好的心理素質,就好像「內功心法」一樣的致勝重要。
【心理學Say】
學忍耐 蓄力展潛能
心理學認為,人一定要學會忍耐,學會蹲下。個人如果要想跳得更高,必須先蹲得低,下蹲是為了累積力量,形成向上的潛能,待時機一到,雙腳一蹬,就可以高高躍起。
蔡俊彥的故事,是一場關於心理韌性與自我接納的修煉,正是「跳高蹲低」哲學的具體化——低谷時咬牙蓄力(蹲低),巔峰時全力躍起(跳高)。
【奇妙旅程】
低谷到巔峰 具啟發性
讓我們踏上蔡俊彥這段具啟發性的旅程——從低谷走上巔峰的蛻變之路。
一、低谷:奧運挫敗與自我懷疑的深淵
2021年東京奧運16強止步,成為他職業生涯的轉折點。蔡原以為奧運獎牌能證明自己追趕上國際頂尖選手,但失利後陷入長達10個月的心理黑洞,國際賽頻頻小組出局,最終錯失2024年巴黎奧運資格,只能留港在電視台擔任旁述,看着隊友拼搏。
「憤世嫉俗」的惡性循環,他形容當時內心充滿「怨恨」:認為命運不公、努力不被眷顧。這種自我否定形成「愈想贏→愈緊繃→愈失敗」的惡性循環。
二、心理突圍:從對抗自我到接納脆弱
關鍵覺悟:他意識到孤軍奮戰只會深陷泥沼,開始主動打破心理枷鎖,學會接受他人支持,包括教練的心理疏導與隊友陪伴,甚至向父母坦承低潮:「讓別人知道失落,其實沒什麼大不了」。
「佛系備戰」的戰略轉向降低預期:將目標從「奪冠」調整為發揮真實水平接納波動:「按低一格」控制好勝衝動,避免過度冒險
三、「跳高蹲低」:非傳統打法的逆襲哲學
蔡俊彥的標誌性打法融合跳躍、深蹲與衝刺,曾被質疑「不正統」。但他堅持創新,這種打法需極強核心肌群與瞬間爆發力,恰如他的人生策略——蹲低蓄力(低谷期苦練)、看準時機全力躍起(關鍵賽放手一博)。
四、巔峰之後:從「無憾」走向新使命
1. 世錦賽金牌讓他終結長年「只差一點」的遺憾:「以前總帶遺憾訓練,現在可說暫時無憾」。他形容奪冠後從「憤世嫉俗」變回「純淨的小狗」,內心怨氣徹底釋放。
2. 傳承者的新目標
短期:2025年11月香港全運會,以「八強」為務實目標,避免連勝壓力。
長期:帶領男花團體進軍2028洛杉磯奧運。
社會意義:以自身經歷推動香港體育制度改革,強調「心理支援」與「非傳統路徑」的價值。
【生存哲學】
接納脆弱 擁抱獨特
蔡俊彥的「跳高蹲低」既是戰術,也是生存哲學——蹲低不是屈服,是為了蓄勢待發累積反彈的動能。當蔡俊彥放下「追趕他人」的執念,接納脆弱、擁抱獨特,反而刺出香港史上最輝煌的一劍。他的故事印證:真正的突破不在於超越他人,而在於與自己和解後的全然躍起。
生活
學習
心靈之旅
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