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惠自由行政策的放寬,加上「盛事經濟」帶動香港旅業,本地2025年首季錄得1,220萬旅客人次,為疫後季度新高。不過,要保持旅遊競爭力,需貼地聆聽旅客意見,而他們的訪港行程中又有哪些「不可思議事件」?「無處不旅遊」之不可思議事件系列將一連兩期為大家拆解。今次從香港「食」及「住」入手,看看一些旅客眼中的不解之迷。
香港景點吸引不少內地旅客打卡。
生果舖「堂食榴槤」違法?
旅遊趨勢改變,現在旅客最愛有港式風味的地道小吃,如最近掀起的「榴槤熱」。《我家》記者走訪旺角、油麻地及深水埗一帶,發現售賣榴槤的生果店吸引大批內地客光顧,有旅客指是看了小紅書帖文慕名而來。其中,部分店舖放置枱櫈或紙皮箱,讓顧客套上膠手套在現場邊開邊食,極具風味。
然而,根據本港《食物業規例》規定,任何人如出售《規例》所訂明限制出售的食物(包括切開的水果),須獲得食環署的書面准許,否則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罰款5萬元及監禁6個月。
內地旅客排隊光顧旺角榴槤店。
而即使走灰色地帶,顧客「先買」,店主「後切」,但店主放置枱櫈或紙皮箱「有意圖」供顧客在店內食用,這已經涉違反食肆牌照規定。有不願露面的旅客直言,應適度放寬規則,「酒店房間不可吃,生果店不可吃,我們在哪裡吃?」在「食」方面,同樣令內地旅客感不便的,就是不少店舖沒有採用二維碼下單,並且不接受電子支付。
就《食物業規例》適度放寬配合旅業的可能性,油尖旺區議員陳少棠並不贊成,認為影響牌照規則。他指,政府在廟街夜繽紛等特色市集,已經在牌照上作出放寬,且成功讓旅客感受到地道風味。
內地旅客即場在店內吃榴槤。
賓館床「縮水」 冇得投訴?
至於「住」,內地年青旅客較多光顧三星酒店及賓館,惟他們不時批評香港旅店「貨不對辦」、「大地雷」。除了床鋪不潔,有旅客指出床長度「縮水」,與網站所示的1.5米不符,與前台反映不獲理會。內地網民坦言:「在香港住不起五星酒店,賓館的性價比差,這不留宿了。」
網上有人批評酒店房間名不副實。(網上圖片)
香港旅遊業賓館聯會主席劉功成則提及,部分同業的賓館礙於人手,未必有前台服務員;有的亦因逾時登記入住,需要旅客額外支付開門費,但屬個別事件。對於有指將方艙改建為青年旅舍,劉認為地點偏遠,吸引力不大。
劉功成
【新招吸客】
酒店招試睡官 賓館開功夫班
香港旅遊業面臨重大挑戰,如何突破瓶頸?深度體驗旅遊是可發展方向。近日,有酒店業在網上招募試睡專員、飲食業招募試食探店等,盼旅客可親身體驗本港的衣食住行。
屯門區其中一間酒店就以「招募試睡體驗官」為題,在網上公開招募試睡官,獲選中可免費住宿一晚,活動為期三個月。即使位置偏遠,首兩個月有逾百人留言參加。
身為香港旅遊業賓館聯會主席,劉功成很讚賞同業「創新思維去宣傳酒店」。他稱,雖然內地旅客增加,但往往即日離港,沒有帶動賓館業的生意。貴為詠春大師的他,笑言自己的應對方法就是相宜房價及設功夫培訓班。
賓館業界指出,旅客訪港「旺丁未旺財」。
民生
生活
我家放大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