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營醫療收費改革進行時:精準減「負」須持續

 2025-04-03
公營醫療收費改革進行時:精準減「負」須持續

公營醫療收費改革出爐,急症室收費、住院服務、專科門診、藥費等統統加價,引起了社會各階層廣泛討論。

醫院管理局推動公營醫療收費改革,旨在理順本港醫療系統和服務。基於「承擔不減」、「能者共付,輕症共付」、「有加有減」、「高度資助」、「循序漸進」五大原則,今次改革期望能引導市民善用醫療資源、減少浪費濫用。例如,優化醫療費用減免機制、引入公營醫療服務項目全年收費上限、加快引入更多有效創新藥械等措施,均有助於提升公營醫療系統的服務質量和可持續性。

面對人口老化、服務需求和醫療成本上漲等挑戰,公營醫療收費改革原意無疑是正確的。然而,在推動的過程中,必須注意不能讓基層和有需要市民加重負擔。以派藥周數及藥物收費增加為例,以往專科門診可取得半年甚至一年劑量,每項藥物收取藥費15元;醫管局近期將派藥劑量改為最多不超過24星期,而改革後每種藥計價更改以「每4星期」為單位,收費加至20元。

簡單一算:原本16星期的藥量收費為15元,改革後4個星期收20元,16星期則增至80元,增幅為4倍以上。長期病患者無疑是最受影響的一群人,他們吃的藥往往不只兩、三種,增加的經濟負擔可想而知。

今次收費改革另一焦點為每人每年1萬元的「全年收費上限」,多出的費用由醫管局負擔,此舉看似為患者提供一定保障,但經濟困難者前期仍需承擔高額費用。急症室調整收費後會有多少病人流向私營市場,政府沒有準確數字,雖然盧局長稱不存在調整收費後,會推高私營市場的收費,但政府部門確實無法防止「加價潮」的出現。

基於上述種種,為確保收費改革能達至長遠分擔公營醫療系統壓力的目的,精準減「負」必須持續進行,例如:提高私營醫療機構收費的透明度;精準地加強對私營醫療市場的監管;增加更多公私營醫療協作計劃的項目;以至要求私營醫院或診所,要有更大定額套餐式收費的比例,讓有經濟能力的市民能夠安心選擇私營醫療體系,避免改革反而帶來了負面效果。改革之路,重在平衡之道。唯有以民生為秤,以監管為砣,方能讓公營醫療收費改革不負初衷穩步前行。

社區同行基金會 梁文武



社區同行基金

我家時評



相關文章


香港社區治理 持續升級中   (解讀三中全會...我家時評

香港社區治理 持續升級中 (解讀三中全會...

社區同行基金創辦人 張媞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日前閉幕,會議審議並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

實現「精準幫扶」 考驗各方智慧   (解讀三...我家時評

實現「精準幫扶」 考驗各方智慧 (解讀三...

社區同行基金創辦人 張媞上月舉行的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並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

社區治理:主體責任在港府 協作參與在民間...我家時評

社區治理:主體責任在港府 協作參與在民間...

社區同行基金創辦人 張媞前文提到,《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中關...

告別劏房為基層兜底:先劃線 後取締 (解讀三...我家時評

告別劏房為基層兜底:先劃線 後取締 (解讀三...

社區同行基金創辦人 張媞本欄在較早前的文章中提到《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

化過渡型社區為溫暖社區我家時評

化過渡型社區為溫暖社區

社區同行基金創辦人 張媞本屆政府重視改善基層住屋條件,2024 年也是至今為止過渡性房屋項目發展最蓬...

眼觀社區 耳聽業界 心靈健康靠多方協作我家時評

眼觀社區 耳聽業界 心靈健康靠多方協作

社區同行基金創辦人 張媞近年來,社區內出現不少圍繞精神健康的悲劇,涉及的群體也越見廣泛,不僅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