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社區地圖 重新認識「你左近」

 2025-08-07
探索社區地圖 重新認識「你左近」

科技進步除了帶來便利,還悄悄改變了我們與社區的關係。近年較常在網絡上接觸到的,可算上百花齊放的的「社區地圖」。

曾幾何時,帶著貓狗去商場還算新鮮事,如今卻成為潮流。越來越多商場主打「寵物友好」,不僅歡迎毛孩同行,還特設「貓狗樂園」;網上也有有心人整理出「寵物友善地圖」,讓寵物家庭出行無憂。又例如,極端天氣趨向頻繁,大家未必清楚身邊有哪些防災設施和避難所,「防災地圖」就應運而生,幫助居民在
關鍵時刻找到安全地點。疫情後,大家習慣提早回家,宵夜「搵食」艱難,這時「凌晨餐飲店地圖」就成為一眾夜貓的救星。

民間自製地圖早已默默融入我們生活:近年潮流興飲水,就有人標示出全港可供免費斟水的飲水站,促成環保一族減少使用即棄膠樽;有人整理出公廁分布,讓途人即使身在陌生地區也不擔心「人有三急」。

現時大部分地圖app都提供「個人化地圖」功能,用戶可以自行標記、補充詳細資料,甚至邀請其他人一同編輯並隨時更新狀態。若將這些地圖作社區資源公開共享,不僅方便了居民和遊人,也為小店帶來更多客源,無形中推動了社區經濟。

從更深遠的意義來看,透過共同標記、製作地圖,街坊們可一起發掘社區的優勢和特色,從而培養對社區的認同和歸屬感,讓附近居民更了解自己的社區,同時促進鄰里間的交流與協作。更重要的是,地圖也可用來呈現社區裡被忽略的需求,例如無障礙設施、社區小店、少數族裔聚居地等,推動政策的關注和資源的投入。

當然,社區地圖的推廣也面對一定的挑戰:資訊的收集與表達,難免受限於居民的知識、技術與經驗,不同人的關注點也未必一致。在繪製地圖過程中,我們要不斷反思:這張地圖代表誰的聲音?誰從中得益?資料是否真確?會否涉及私隱?唯有透過多元參與、公開協商和不斷更新,才能令地圖成為真正促進社區公義和多元聲音的平台。

社區同行基金會創辦人 張媞



社區同行基金

我家時評

張媞



相關文章


香港社區治理 持續升級中   (解讀三中全會...我家時評

香港社區治理 持續升級中 (解讀三中全會...

社區同行基金創辦人 張媞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日前閉幕,會議審議並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

實現「精準幫扶」 考驗各方智慧   (解讀三...我家時評

實現「精準幫扶」 考驗各方智慧 (解讀三...

社區同行基金創辦人 張媞上月舉行的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並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

社區治理:主體責任在港府 協作參與在民間...我家時評

社區治理:主體責任在港府 協作參與在民間...

社區同行基金創辦人 張媞前文提到,《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中關...

告別劏房為基層兜底:先劃線 後取締 (解讀三...我家時評

告別劏房為基層兜底:先劃線 後取締 (解讀三...

社區同行基金創辦人 張媞本欄在較早前的文章中提到《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

化過渡型社區為溫暖社區我家時評

化過渡型社區為溫暖社區

社區同行基金創辦人 張媞本屆政府重視改善基層住屋條件,2024 年也是至今為止過渡性房屋項目發展最蓬...

眼觀社區 耳聽業界 心靈健康靠多方協作我家時評

眼觀社區 耳聽業界 心靈健康靠多方協作

社區同行基金創辦人 張媞近年來,社區內出現不少圍繞精神健康的悲劇,涉及的群體也越見廣泛,不僅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