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元朗西北部的天水圍,曾經是一大片漁塘和農田,如今成為新界西北的新市鎮之一,也是30萬人口的家。儘管因為貧窮人口眾多、失業率和青少年犯罪率高企,加上偶爾發生的倫常慘劇,令天水圍被形容為「悲情城市」,區內街坊仍鍾愛這片土地。讓我們細聽,以天水圍為家的居民心聲。
惠娟分享天水圍生活點滴。
今次故事的主人翁鄧惠娟(惠娟),一直都是「大西北」的居民,90年代初從屯門碼頭附近,輾轉搬到天水圍生活,至今已經超過30年。「早期的時候,總覺得天水圍這一帶很荒蕪,要坐很久很久的車才到。隨著不斷發展,周邊的魚塘被填平,也興建了不少住宅,現時天水圍已是一個城市化的地方。」
//周圍的綠化環境,令人感到舒適。//
雖然天水圍被稱為「悲情城市」,也有不少吸引惠娟的地方,例如沿著天水圍河(即街坊口中的「臭河」)散步,就是她最愛的活動之一。惠娟分享說,自己會從家中出發,由濕地公園附近一直漫步至天水圍西鐵站。「流浮山消防局附近看似有其他路線,但因為自己不太熟路,還是不要亂走好了!」
身為天水圍的街坊,惠娟認為區內有著天水圍公園、天秀路公園等等休憩設施,是居民珍貴的散心後花園。「初期是陪伴父母到公園晨運,自己不時也會到公園休憩,周圍的綠化環境,令人感到舒適。」她續說,相對於香港、九龍區的城市,新界有著許多自然景色,生活節奏較慢這些特別之處。
昔日已在月台「打卡」。
自小就喜歡到公園玩。
兼職「地區限制工作」 輕鐵月台頻頻執生
在家庭生活以外,惠娟亦會做些兼職,當中包括輕鐵的月台助理,可算是「屯元天」限定工作。每天看著乘客來來往往,在繁忙時間協助他們上落列車,惠娟表示:「有時遇到乘客衝突,就是考驗你如何去解決問題。例如有乘客遺失物品,不單止要幫助他找回物品,更重要是安撫他的情緒。」
見證過昔日元朗,問及對該區未來發展的展望,惠娟表示:「元朗很多地方已經變成新市鎮,區內一些老地方如光華戲院,無奈地都已被清拆。唯有圍村人聚首一堂食盆菜、過時過節打造大花牌等等文化習俗,仍有流傳至今。我希望那些具有特色和歷史價值的地標,能夠得以保留!」
對惠娟來說,大自然冇「細味期限」。
【故事自己講 趣味沒法擋】
「在屋企的時間,就沒有太多外在的娛樂;加上自己是時候來社區中心玩,所以就發現了這個活動。」惠娟所說的活動,是由中英劇團主辦、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的「獅子山傳耆」口述歷史戲劇計劃,於各區建立口述歷史劇團,實行「自己故事自己講」。
戲劇計劃中認識一班老友記。
排練一片Formal充實樂齡生活
惠娟與一眾元朗區的老友記,今年2月中旬在西九文化區出演戲目《天元地方》,故事講述一班以天水圍為家的人,那年那月如何適應「一片荒蕪」。「參加這個計劃後,令我重拾目標,因為每個星期也要上堂。不經不覺間,原來已經持續了兩年,即使中途一度受影響疫情而中斷,整體而言讓我的樂齡生活更加充實!」惠娟這樣說。
自己故事自己講,老友記在舞台發亮。
新界人家
專訪
生活
屯門元朗
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