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那些年《我的志願》寫下的稚嫩夢想嗎?身處科技發達的時代,九龍城浸信會禧年小學的孩子們在STEM教育的啟發下,有意無意間延續幾代小學生要成為科學家的夢想情懷。他們憧憬這份熱愛,能夠為人類的未來貢獻一份力量。
STEM 教育啟發下,莘莘學子渴望成為科學家。
//禧年男生:「希望長大後發明與環保相關的產品,如將車輛廢氣轉化為電力。//
禧年小學早前有學生參與機械人挑戰賽。在單任務類賽項的個人賽MakeX Inspire Smart Logistic獲得冠軍的林廷亮同學,於限時180分鐘比賽中,用盡90分鐘專注組裝機械人,其餘時間用手動藍牙控制器執行各項任務。回想起擂台時刻,林廷亮直言相當緊張:「短時間內需要做到『快、狠、準』,幸好旁邊有同學陪伴,有助緩解緊張感。」
透過比賽,林廷亮不但學到了如何搭建、調試機器人,也提升他對科技的興趣。他對機械人可提高貨物運輸效率,尤其深刻。他說:「希望長大後發明與環保相關的產品,例如安裝在車輛後面,將排放的廢氣轉化為電力。」
比賽中學習應變,從失敗學解難。
//禧年女生:「希望製造一部自動車,以解決人類不大願意承擔的工作。」//
另外,隊際聯盟賽MakeX Starter,六年級的潘心悅同學在機械人比賽中投入編程,運用機械臂巧妙地將磚塊移動至正確的位置,同時完成對球的分類任務。
她透露,比賽激發她對未來職業有新想法,「想成為科學家,希望製造一部自動車,以解決人類不大願意承擔的工作,例如垃圾分類。」另一隊隊員黃彥婷同學曾在初賽中遇到機械「死機」的問題,導致失去不少分數。「我會避免在下一場再犯類似的錯誤。這種挑戰不僅考驗技術,還學到如何應對突發狀況。」
團隊合作也屬致勝關鍵。
//禧年老師:「每快一秒,他們都感到很鼓舞,並繼續加緊操練。」//
負責比賽訓練及領隊老師林慧琪表示,特別欣賞學生們的投入:「有一項比賽限時90分鐘必須要完成任務,賽場中有其他學校的學生因為做不到而大哭,我們的隊伍則專注研究不同的零件部份的運作,最終以30多分鐘完成。」林老師指出,賽前訓練由學生主導,學校於早會前及小息開放STEM ROOM,學生們會主動定期練習,「目標要提升速度,每快一秒,他們都感到很鼓舞,並繼續加緊操練。」
(左起)羅主任、蔡校長、林老師、Tommy Sir
校方著重培育學生探索精神和創造力。
該校參加機械人挑戰賽,奪得小學組全場總冠軍。
【學習應變 實驗就是逆境訓練】
「人生本來就是充滿難題,學生們從STEM項目中學習應變,不斷從失敗中解難,例如機器開動故障,要從多方面嘗試重啟方法,實驗其實就是逆境訓練。」
校長蔡婉玲指出,學生在不斷嘗試、改進的過程中,激發出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有助促進創造力的發展。她補充說:「我們雖拿了一個全港小學冠軍,但到內地與近1,000隊較量,我們就抱著見識的心態,遇強越強!」
該校負責STEM課程的羅愷淇主任介紹,學校每年均在試後設為期兩日的STEM DAY活動,配合跨學科內容,為各年級設計活動體驗,「例如設定一個在非洲求存的情景,讓學生嘗試用餘下的物資解難完成任務。」羅主任希望透過趣味性課堂,從而啟發學生對生活科學的熱愛。
STEM ROOM 搭配高科技感的互動裝置。
新界人家
沙田
專訪
生活
學習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