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一班年輕人走入鴨洲,將堆滿1公噸垃圾的荒廢公廁清理乾淨,活化該島成為馬賽克鴨仔打卡熱點。項目成員Wayne說:「清垃圾時真的絕望,不知何時才完。但如今看到這裡吸引遊人,還讓居民開始反思垃圾問題,一切辛苦都值得。」
陳啟昇是鴨洲故事館的負責人。
//當這群年輕人跟我說想做項目幫忙清垃圾的時候,我非常贊成,非常支持。—陳啟昇村長//
鴨洲位於香港新界東北印洲塘與沙頭角海交界處,全島只有0.04平方公里,由北面望去,其形狀就像一隻俯伏在海面的鴨子,因此得名。
陳啟昇村長是鴨洲僅存的「元老級」成員,也是鴨洲故事館的負責人,他說:「未變成網紅打卡點之前,那裡是鴨洲的一個公廁的位置。」由於超強風災「山竹」,令小島遭遇重創,公廁被摧毀,一片殘垣斷壁,村民甚至認不出來這是自己的家園。村民曾經要求政府幫忙修繕未能得到積極回應,後來這片殘垣斷壁就演變成了焚化爐燒垃圾的地方。「當這群年輕人跟我說想做項目幫忙清垃圾的時候,我非常贊成,非常支持。」
荒廢公廁清理乾淨,改建打卡位。
陳啟昇難忘小時候的歲月。
//回望曾經的歲月,那份人與人之間緊密的關係,令我無比思念。—陳啟昇村長//
陳村長在鴨洲土生土長,經歷了鴨洲的時代變遷,從最鼎盛時期60年代全島80戶人家,到現在鴨洲的居民陸續遷出,只剩常駐人口三個人,陳村長說,「小時候鴨洲沒有電,天早早就黑了,到後來有一部發電機,鴨洲只有幾戶人家有電視機,黃昏時候開始播粵語長片,小朋友就躲在別人的家裡看電視。」回憶起小時候,陳村長感慨萬分:「小時候鄰里之間守望相助,回望曾經的歲月,那份人與人之間緊密的關係,令我無比思念。」
從前的鄰里關係、人際關係簡單,逢年過節或是有慶典的時候,陳村長表示所有人都會一起慶祝,因為大家都是親戚,所以「一方有困難,八方齊和應」的精神也是鴨洲的特色。
小學生聽鴨州歷史。
//我覺得我在與村民接觸的過程中,都深深被村民的凝聚力、人情味所感染。—項目成員Wayne//
項目成員Wayne表示,「當時清垃圾的時候,真的離不開村長村民的幫忙和協助,有了他們的一同參與,1公噸的垃圾才能夠這麼快處理完。」項目成員之一Tiffany也深深感受鴨洲的人情味,她說:「我覺得我在與村民接觸的過程中,都深深被村民的凝聚力、人情味所感染,因為他們想一起守護這個地方,也令到我這個『外人』被感染。」
學子對故事館尤感興趣
學校旅遊來鴨洲的周映晴小朋友表示,「來旅遊之前我有做資料搜集,看圖片看到鴨的形狀,已經令我覺得好驚訝。來到後,我非常喜歡鴨洲故事館,喜歡裏面記載了很多鴨洲的歷史。覺得一個小小地方,可以繁衍一代又一代人,很神奇。」
活化後的鴨洲,成為不少學校的旅遊目的地。
【賞鄉村之美 推持續發展】
談到打造馬賽克打卡點的經歷,項目成員Kenneth表示:「鴨洲是一個小島,有被海水淹沒的風險,我希望趁它仍在時,讓更多人了解這裡的文化、歷史和生態。我們設計馬賽克鴨仔,不只是吸引打卡,更想引起居民對亂拋垃圾的關注,推動鴨洲走向可持續發展。」
無止橋主席、鄉郊活化項目總發起人黃錦星表示:「城市發展迅速,鄉村面臨更大挑戰。希望學界、社會各界及年輕人多參與鄉郊保育,從了解鄉村價值開始,親身參與,如鴨洲、吉澳、荔枝窩等地,一起欣賞鄉村之美,為保育出力。」
三位青年對島上人情味印象深刻。
黃錦星望一起欣賞鄉村之美,為保育出力。
民生
專訪
生活
學習
旅遊
社區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