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小店逐一被淘汰,沙田的首個公共屋邨──瀝源邨內,一間麵家卻屹立了超過60年。十年前,從沙田盛記麵家第三代掌陀人張文強「B哥」發起「免費派麵」開始,這家老牌麵店再不僅僅是一家餐館,而是沙田人共享愛的天地。
「熱麵凝聚著愛,守護著這條屋邨。」張文強一家七口與盛記扎根沙田,見證區內人口由2萬多人到現在70多萬,同時經歷滄海桑田。逾半世紀以來,店舖曾幾次面臨倒閉,亦見證區內屋邨人口的老齡化。他目睹許多老人家清晨四時多起來拾紙皮,每日為「一餐飯仔」疲於奔命。
「一碗熱麵,承載五十年的愛與夢。」
「B哥」自覺要尊重這些老人,於是十年前開始每月舉辦一次「開心長者日」,為長者送上免費熱麵。當初只設100個名額,但「B哥」的善心吸引了一批為數約50人的義工自發參與,派麵時「B哥」和盛記員工都會穿上一式一樣的T恤,上面寫著的正正是「一碗熱麵,承載五十年的愛與夢」這句說話。2016年起,更改為不設限額,只要有老人家進店,義工便即時遞上熱麵,更騰空周日早上黃金時段,開放整間店給義工們和長者快樂相聚。
或許我們常以物質回報父母的辛勞,但敬老真的以禮物的價值來衡量嗎?「B哥」承認自己少年時也輕狂過,追求物質上的滿足。但上了年紀後,曾經歷與好友電話閒談後的晚上,好友因操勞過度而突然去世,那時才真正意識到生命無常,而決心做有意義的事,回饋社會。到今日他感概地說:「現在對我而言,豐富物質和簡單吃碗潮州粥,已經分別不大了。」
每逢星期日早上,大批長者都會排隊輪候享用麵食和享受歡聚的時刻。
多年來接觸長者,「B哥」了解長者很有個性,不想被可憐,他認為這是值得尊重的地方,因此「B哥」請長者吃麵之餘,在多方協助下,近年為長者送上小禮物,安排義工們和長者傾談,希望能暖化他們的心。
「富足的地方不是名譽,不是金錢,不是地位,而是回憶。」
【飯堂「升呢」變社區學堂】
每逢長者日,長者邊吃麵邊聽孩子們的歌聲,用膳後又可到義賣區尋寶,還可接受義剪服務。「B哥」希望能感染更多人參與敬老運動,他語重心長地道:「知足是什麼?不是物質上,是和朋友之間交往,以及義工團隊那種參與精神。」鍾氏夫婦半年前剛搬到沙田,吃麵時無意中發現長者日海報,就帶同兒女加入愛心行列:「除了是一碗麵,可以是一份關心,一份關懷。」「B哥」的助人精神猶如一股磁場,凝聚了愛心。
「不要讓我看見你,再次凌晨四點在門外排隊,否則我比你更早排隊,讓你可以回去睡覺!」這是一位年逾60的女義工對一位早到長者的勸說。義工團的組成,不單只將長者受惠者增加一倍以上,每次平均派發300碗麵以上,更將「盛記」人情味升溫,打造成沙田區充滿「人氣」的社區食堂。
與其說是社區食堂,更似一個「社區學堂」,皆因「B哥」和義工們發起一系列社區活動,帶學生探訪區內獨居長者,傾聽長者的內心,體驗他們的實際生活。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是說出來,而是做出來。」
「B哥」自己就不斷用行動證明,宣揚尊重老人訊息,當他們是自己的一份子,而他真的做到了。
新界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