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餐」近年興起,多數人以為是專為銀髮族而設的食品,事實上並非老友記專用:「其實軟餐只係個名,最主要都係要睇番進食者嘅情況。」Kit創立位於大角嘴「簡約吞嚥」,為天然、度身訂做的「分子軟餐」細分四個軟度,希望助人同時改善進食者的進食條件、改變進食者及照顧者舊有「軟餐唔好食」的觀念。
Kit 說:「希望令佢哋重新享受食嘢嘅樂趣。」
「知道好多食嘢有困難嘅人搵唔到啱嘅嘢食,做落發現原來除咗長者、食道退化患者之外,甚至弱能人士同重病患者都有需要」,特別如鼻咽癌患者、口肌無力症人士等,都需要軟餐汲取來自不同食物的營養。
「自己個胃曾有毛病,毫無徵兆下食乜嘔乜,跑去廁所都趕唔切,中、西醫睇過都搵唔到原因」,Kit後來自行上網發現與「胃輕癱」病徵相似。「雖然我唔需要食到軟餐,但因為有咁嘅經歷,令我更明白想食,但又食唔到係咩感受。」
小小的製作廚房一人工作。
四種軟度以四款食品命名
知道坊間軟餐以糊仔為主,味道欠選擇﹕「『糊仔好難食呀』、『好齋唔鍾意食』呢啲聽唔少,所以有午餐肉狀、蘿蔔糕狀、布丁狀同糊狀四個唔同軟度。」以熟悉的食物為軟度命名,令家屬和進食者清楚質感:「因應進食者情況配合合適軟度,訓練逐漸退化嘅食道,延緩惡化同時重新享受食嘢樂趣。」
「宜家多咗唔同公司、企業做軟餐,但數目依然好少。」儘管如此,仍有不少孝子賢孫樂於為上一輩奔走,Kit感動說:「有啲會提議整唔同菜式。有個客嘅媽媽鍾意食冬菜煮鯧魚,咁我就拿拿臨去搵食譜學。」小小的製作廚房一人工作,在夏天也會忙得汗流浹背,「遇到客人唔同嘅要求,好似想濃啲、淡啲我都盡量配合。最挑戰就係煮到新菜式,又令佢哋食得開心」,她說時臉上帶著滿足的笑容。
味道選擇多, 蕃茄煎魚、北菇雲耳蒸雞,甚至燒鴨也有。
進食者自理減照顧者負擔
Kit希望出品的軟餐,將「原來軟餐都可以好好味又多變化」的新思維帶到不同家庭中。「聽過部分安老院舍人手不足,要一個人餵幾個長者,衛生問題同對長者心理健康都唔好。」如果進食者可自己進食,既可以訓練自理能力,又可減輕照顧者負擔。「同家屬接觸多咗,先知佢哋嘅口味會轉得好快,所以叫家屬買定幾個唔同味,當佢哋想食酸,就可即刻整,實行同口味鬥快。」
軟餐可透過蒸、焗的方式加熱。
製作軟餐
1. 首先將需要的菜式煮好,將魚、肉去骨後打爛,加入常見的蕃薯粉、粟米粉等調配出不同軟度,然後倒入小金杯蒸焗。
2-3. 將菜式「打碎」前,Kit會代進食者「相機食先」,令他們知道軟餐中含有什麼
「蠱惑」的food
蘿蔔糕係蕃茄煎魚
大眾對軟餐的「成見」,Kit多番表示難以扭轉:「好多老人家或病患者,覺得食呢啲係唔好食,話食軟餐好慘、好淒涼;啲家屬又覺得:『你唔食呢啲,就冇嘢可以俾到你食㗎喇』」因此,「最主要都係要同佢哋,同屋企人洗腦!」
改變進食者及家人思維
「其實將啲嘢食打爛晒,撈埋一堆俾佢哋食,係好似冇乜顧及到進食者嘅感受,因為佢哋都唔知自己食緊乜,啲味又撈埋一齊,俾你都覺得唔開胃。」所以她希望將「慘」的固有印象改變,將家人的思維改變,再影響進食者抗拒的思想,以嶄新的口味吸引:「原來係食緊蕃茄煎魚嘅蘿蔔糕喎」等等,令進食重新滿載快樂。
因此,無論「分子軟餐」做得如何出色,Kit笑言:「首先都要將佢哋把口撬開!」
民生
生活
學習
社區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