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是一種隨著人的生活圈而流動的概念,它包含不同的社群,這些人有著共同的生活習慣、空間或身份,故此可建構一個實質存在的社區。至於社區參與的作用,在於建構非血緣關係以外的聯繫,無形中扶持生活,共同進步。
港媽鍾詠恩的父親曾在互助委員會當主席近20年,熱心協助街坊,在「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氛圍下,「領軍」為各大慈善機構出力。
深受父母影響,鍾詠恩熱心助人。
長者教種水仙寫書法
就是這樣,鍾詠恩自小跟隨父母幫助街坊處理日常瑣碎事,直到她已為人母也與社區事分割不開。她父親於2012年自發建立「快樂人生義工服務團」,運用快樂能量免費服務街坊。
同年,鍾詠恩在兩女兒的小學當上家教會主席,在籌辦活動時,邀請了雙親協助舉辦義務活動,父親教授水仙花切割班,母親負責毛筆書法班,度過了很多個三代同堂的週末。
鍾詠恩延續父母的愛心力量。
兩歲妹妹街市外賣旗
哪怕只是簡單的賣旗活動,鍾詠恩仍記得每個呈現社區的微妙互動畫面。「我好記得,同雙親帶同兩位女兒參與賣旗活動,在黃大仙大成街市門口,細女兒當時2歲,她勇於向途人呼籲賣旗;在對面馬路,修路工人也樂意放下工作,上前替細女兒買下一顆愛心善旗,有些街坊,在公園閒談,遇到我的雙親或他人,定當互相問候閒談。」這就是社區。
團長鍾媽媽,從事了近50年義務工作,有感團結子女們,孫兒們,令義務工作得以傳承。雖然鍾父經已離世,但「快樂人生義工服務團」的精神長存,在過去的2021年年尾,義工團舉辦水仙花切割班及快樂茹素活動,讓長者可以於新年自行栽種水仙花。
帶領長者飲茶聊日常點滴。
港媽籲傾聽長輩心底話
目前香港長者面對壽命延長、獨居,當身體有疾病和情緒困擾,長者們未能及時舒緩,又或缺乏親人關愛和照顧,或會出現輕生情況。鍾詠恩解釋,義工們會透過活動,嘗試細心傾聽長者們心底話,開解他們,令他們情緒得舒緩,讓長者們感受愛有明天,活得精彩,自在愉快。「子女們,注意身邊人,父母年紀越大,會好多轉變,活著是幸福和豐盛的。」
她寄語香港人,要多回家關愛長者,主動細看他們的微細身體變化。
鍾媽媽教授親子書法班。
【努力追夢 今生要做行善人】
鍾詠恩早前曾參與「今生不做機械人」延夢計劃,並在計劃中得獎,令更多的人認識和關注「快樂人生義工服務團」。
計劃主辦機構籽識慈善基金總監Mandy認為,共融是一個態度,背後是一個價值觀,一個你我所重視的家人群體,相知相處。「鍾氏家庭那份助人的快樂從祖父母開始,兒孫一步一步的加入及延續,她們一邊展示照片,一邊回憶一家參與義工訓練的時光,你一言我一語,好不熱鬧。我相信家人共處的愉悅,全因擁抱了共同的價值觀及目標,縱有困難都能迎刃而解。」
兩代人同探訪獨居老友記。
民生
專訪
生活
社區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