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在東鐵路軌旁的那個主題樂園嗎?你還記得,抬頭仰望摩天輪、巨型滑水梯渴望而膽怯嗎?你還記得,海盜船的尖叫聲和旋轉木馬上的歡笑聲嗎?你還記得,在公園那一條炙熱的滑梯,痛並快樂著嗎?這些屬於沙田友的共同回憶,董健莉,一一記得。
董健莉覺得,這個社區,理應變得更好。
從呱呱落地那一刻開始,董健莉就與大圍結緣。在沙田留產所出世,其後在田心谷六村公立學校,半工讀在大圍顯徑老人中心工作,到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仍然是在大圍顯徑當社工。
「真係由細到大好似從未離開過這個社區。」
青龍水上樂園,滿載多少港人、特別是沙田友的集體回憶。董健莉說,以前放學時經常與同學們在遊樂場玩,到了假期和節日,更會一家大細出動:「先去單車公園踩單車、再去車公廟拜神,完成以上傳統任務後,大人就會帶小朋友去樂園玩摩天輪、碰碰車、海盜船,最後再一班人燒烤,淨係大圍都真係玩足一日。」
看著昔日的遊樂場、公園、冬菇亭,漸漸被高樓大廈所替代,難免有失落。念舊的人試圖找回或漸消失的味道,董健莉也懷念那種情懷,但亦有另一種想法:「我會想現在的小朋友的童年回憶是什麼呢?是不是能承接他們父母的童年回憶,繼續玩殘舊的滑梯和殘舊的遊樂場呢?是不是一點都不去改變呢?」
要改變!董健莉覺得,這個社區,理應變得更好。
董健莉從小都大都是「沙田友」。圖為她小時候與家人攝於沙田穗禾苑燒烤場。
「我唔相信所有小朋友都喜歡打機,所謂電子奶嘴其實大人餵給他們的。」
董健莉說,小朋友要有他們的童年回憶,而這個童年回憶是社區要創造給他們的。她認為,如果有遊樂場、有小朋友喜歡玩的東西,他們可以有更多成長的空間,人與人之間就會有所不同。
當你看到美林邨那個小小的遊樂場,時常有小朋友三五成群地在玩樂追逐,甚至是躲在滑梯下一齊講故事、玩遊戲、畫畫,這就是董健莉所講,一班小朋友一齊玩,總比一個人自己打機好。
即使是再小的空間,也可以為生活在社區裡的人,帶來一片不一樣的天地。
董健莉跟老街坊談社區的事情。
【點只街坊保長咁簡單?】
很多街坊都會覺得,區議員、地區人士就好似「街坊保長」一樣,修橋補路、紓難解困,不過董健莉說,她希望做到更多。
「初初落區的時候只會直接解決眼前的問題,但原來背後有很多政策上的事,例如社區的展望、社區未來規劃發展,要做的事就不只是處理眼前,還要考慮未來。」多年的服務地區經驗,令她對社區建設有不一樣的睇法。
車位問題、圖書館不足、街市不好等問題,都是街坊經常提到的,但大圍基本上已經沒有可額外開發的空間了。於是董健莉做研究、聯合附近社區人士,探討善用共同的設施和空間:「由啟德明渠、我們的大圍明渠、火炭明渠,渠務署是可以有一個創造空間,令我們一個舊的社區是持續發展的,只要大家多走一步、多想一步,聯同不同層級推到成為全港議題。」
轉變,從來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片言隻語。網上流行說,重要的事情要說三次,董健莉笑說,「社區的事情,點只說三次,三十次都要照講」。
董健莉希望區內的小朋友可以有更多成長的空間。
閒話家常
沙田
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