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幾期的古蹟古鄉就為大家介紹了新界一個具代表性的地區——龍躍頭,這個地區坐擁「五圍六村」,以傳統的圍村、廟宇以及祠堂為主要建築,孕育了數代居民。而在這個如斯傳統的區域,在龍山的口咀位置,竟然有一座西式的基督教教堂,到底當中有何因由?今期古蹟古鄉就帶大家一一探索!
現時大家見到的崇謙堂為新堂,而在旁邊的一塊土地上,正是今次的目的地、1926年由教會領袖凌善元牧師、彭樂三、張和彬等人以及巴色差會倡議建造的教堂。
早在英國租借新界前,就已有客家人南遷定居於龍躍頭,當時寶安縣的巴色會(現崇真會)退休牧師凌啟蓮於1903年在「松冚塘」買地更僱用客家人建屋,閒時向他們傳福音。後來,崇拜教友人數眾多,這個社群慢慢形成一個為圍村內難得一見的基督教村落。教會於1927年興建堂會,借「松冚塘」之音,把教堂命名為「崇謙堂」,並在到1927年4月18日復活節期間舉行獻堂開幕,而其所在的村落則被叫作「崇謙堂村」。
祟謙堂新堂。
1929年基督教香港崇真會自立,崇謙堂成為崇真總會其中一間堂會;而1951年,崇謙堂擴建堂所,建成兩層:上層為禮堂,樓下則闢為青年部、圖書室等;1983年,崇謙堂再一次擴建,在村口左側建造新堂,舊堂仍得以保留。
祟謙堂鐘樓及十字架
早年教堂的基本組合,舊堂至今仍保留。
簡樸的西式建築風格。
祟謙堂
簡樸的西式建築風格配以圓拱形的窗戶。
因建設新的主堂,祟謙堂改稱祟謙樓。
乾德樓門樓
一級歷史建築、建於1910年的「乾德樓」。
【古蹟資訊】
崇謙堂
評級:三級歷史建築
地址:龍躍頭文物徑
開放時間:此乃私人物業,並不對外開放
【溫馨提示】
崇謙堂為私人地方,不對外開放,在外圍參觀時請保持安靜。
【古蹟的故事】
崇謙堂擁有墳場?
在崇謙堂後方有著一個神秘的門樓,此地正是「乾德樓」。「乾德樓」為崇謙堂村另一已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的建築物,它建於1910年,門上刻著「乾德門」,是教會的報道場所。
除此之外,崇謙堂是新界區唯一一間擁有墳場的教會,「崇謙堂教會墳場」位於村後松山,因彭樂三於1931年眼見政府嚴格管理墳地安葬事宜,於是向大埔理民府申請崇謙村後一幅佔地2萬多平方呎的山地闢置作為教會墳場,這個請求獲立法局批准,成為當地教友死後安息的地方。
古蹟古鄉
文化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