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和大家介紹新界的歷史建築,上期就為大家介紹了由抗日名將蔡廷鍇將軍別墅改建而成的達德學院,但其實早年新界培育知識份子的學院又豈止一間?位於新界元朗錦田水頭村,就有由鄧二帝會於清朝道光年間(一八二一至一八五○年)集資興建的二帝書院,今期古蹟古鄉就帶大家走訪一下。
二帝書院建於清朝道光初年,由當年一個名為「文武二帝會(文昌會)」出資興建而成。這個會由十六名鄧族的顯赫士紳組成,輪值造會首負責拜祭。書院內供奉早年放置於附近一座文昌塔內的文昌帝和關聖帝像而得名,除了供奉文武二帝外,亦是族中子弟學習的書室,後來更成為該區重要的學府,有不少著名學者都曾在書院內講學。
書院的前院以白磚砌成,故被族人稱之為「白石巷」,其學生就被稱為「白石巷子弟」。這座書院為兩進式建築物,以青磚及夯土建成,外設圍牆,圍牆兩端均設入口。基於風水原因有別於一般書院的布局,書院正門建於兩進之間。
白石巷子弟學堂。
直到二十世紀初,由於政府政策推行現代教育,書院亦都轉型為一所小學,學生人數維持在三十人之間。直到二次世界大戰後,書院亦正式停運。
白石巷
書院入口位於側面,由「白石巷」進入可見巷中密植修竹。
白石巷二帝書院牌匾。
文武二帝大廳
大廳內前室供奉文武二帝、魁星以及財帛星君。
灰塑
書院牆頭飾以花草小鳥圖案的灰塑。
【古蹟資訊】
二帝書院
評級:法定古蹟
地址:元朗錦田水頭村
開放時間:星期一、三
至日:上午9時至下午1時及下午2時至5時
【溫馨提示】
二帝書院為法定古蹟,對公眾開放,參觀請保持安靜並遵守現場規則。
【古蹟的故事】
「二帝會」籌建書室 培養族中有識之士
二帝書院的原址是明朝時的一座文塔,用以供奉文武二帝,以興功名。據鄧氏的族譜記載,鄧族當中出過不少考得功名的子弟,如首位進士鄧文蔚以及鄧與璋、鄧晃等子弟。
而到了清道光年間,文塔被毀,於是族中的有識之士為了教育下一代,就決意組成「二帝會」籌辦書院。「二帝會」由水頭村以及泰康圍的族人鄧鳴鶴、鄧玉堂等十六甲組成,眾人合資興建書院並購買田地,以供書院日常運作,貧苦子弟無需交付學費亦可入讀。
古蹟古鄉
民生
文化
生活
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