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潭神秘石柱 遙遙相對導航用

 2022-12-01
大潭神秘石柱 遙遙相對導航用

南區大潭灣對海兩處山坡,有兩支隔在對岸,但又一模一樣的神秘石柱。由於石柱上無任何文字或圖案說明來歷,令不少郊遊人士經過都推測它們的用途,有人說是紀念碑、甚至風水柱。最終經專家考究之後,更發現石柱原來早於1845年已經出現!


大潭灣上的兩支石柱,一支豎立在石碑山的山坡上;另一支則位於紅山半島海傍上。兩支石柱各高約30米,以混凝土建成。以從地圖上看,兩支石柱直線距離相隔剛好一海哩,站在其中一支石柱時遙望對岸,會看到另一邊的石柱呼應。



大潭灣是平靜避風港,適合停泊船隻。


昔日方便船員調校羅盤

從事環境科學、環境保育等研究的香港教育大學科學與環境學系講師黃棣才,一直對歷史文物興趣濃厚,於是早年曾致力翻查歷史檔案,試圖找出石柱的真實身份。結果皇天下負有心人,揭開石柱是海事建築的真相。


「兩支石柱早於1845年已經有地圖上兩個黑點作記錄,其後1910年初期更有工務局報告,證實當時要在大潭灣用永久材料重設兩支石柱,作船隻調校羅盤用。」黃博士解釋,大潭灣當時是一個平靜的避風港,適合停泊船隻,在百多年前是個理想的港口。而在海灣兩處相對陸地上,一高一低豎立石柱,就可方便船員用三角幾何計算方法計算船同石柱嘅相隔距離,以便調校羅盤。



黃棣才憑歷史地圖及檔案,證實石柱屬海事建築。


見證香港海事歷史發展

時至今日,石碑山上早已另設「香港衛星定位參考網」設施,石柱的作用早已功成身退,但在香港海事歷史中有其地位,因見證一個小漁港發展到國際大都會的過程。經過逾百載後,一對石柱對現代人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黃希望,透過解開石柱之謎,能令它們成為成法定古蹟,令大眾一同關注「百年石柱」的未來。




一支石柱屹立在石碑山上,現為由古蹟辦界定的政府文物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