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紅磡鶴園街的北帝廟歷史悠久,據廟內香爐記載,該廟早於清朝光緒二年、即一八七六年已於今日青州街與馬頭圍道交界之小山丘上建成,後來因為城市發展一九二一年拆卸,而北帝神像一度暫存於附近譚公道。到了一九二九年,經附近庇利船廠管理人員倡議及贊助,集資興建新廟於現址,現時廟內仍保存一口一八九三年鑄造的古老銅鐘。
紅磡北帝廟1929 年重建於現址。
古廟給大廈包圍 不減善信的誠心
輾轉接近百載,新廟早變成老廟宇。二進式的典型廟宇建築,對上一次重修為二〇〇五年,現由華人廟宇委員會管理,未有評級。北帝古廟目前給大廈包圍,再經新一輪重建潮,勢將它變得更為隱蔽,誠然仍無礙信眾參拜北帝。
北帝是常見於廣東一帶及港澳的道教地方信仰神祇,又稱玄天上帝。北帝是水神,有不少依賴海上作業的市民參拜,灣仔、赤柱也同樣有北帝廟。紅磡鶴園附近從前是船廠,附近有不少漁船,亦有不少船工君居住,因此一直傳承北帝信仰。除北帝外,廟內亦供奉佛祖、太歲及觀音等神像。
不時有導賞團進北帝廟參觀。
文化人:紅磡備受民間廟宇庇佑
據「程尋香港」創辦人溫佐治介紹,紅磡備受民間廟宇庇佑,除了北帝廟,亦有紅磡觀音廟及福德古廟,而附近紅磡、鶴園角及土瓜灣的坊眾亦組成「紅磡三約」,每年農曆三月底,紅磡三約街坊會便會籌辦舉辦福德寶誕。溫佐治表示,疫情前寶誕首天都有大型巡遊隊伍入紅磡鬧市,經過福德古廟、觀音廟、北帝廟上香敬神及請神到戲棚欣賞神功戲,是老街坊們每年重視的傳統活動。
溫佐治指紅磡有不少民間廟宇庇佑。
每年農曆正月 「觀音借庫」通宵開放
除此之外,北帝廟最熱鬧的活動還有「觀音開庫」。每年農曆正月廿六日觀音開庫和觀音借庫之日,除了紅磡觀音廟外,紅磡北帝古廟亦向善信提供通宵開放的觀音借庫。
正因傳統文化活動豐富,政府二〇一一年公布的《市區重建策略》中載有的九龍城區《市區更新地區願景研究》中,亦建議保留區內的廟宇建築如北帝廟等,並活化區內的食街,即崇潔街及崇志街,以配合旅遊發展同時保留傳統文化,這也是不少紅磡街坊的盼望。
每年神功戲都會「請神」,到附近球場舉行。
紅磡三約街坊會每年籌辦福德寶誕。
【古蹟資訊】
紅磡鶴園角北帝古廟
評級:未有評級
地址:九龍鶴園馬頭圍道146號
交通:土瓜港鐵站D1出口沿馬頭圍道步行即至,步程約8分鐘。
【溫馨提示】
鶴園角北帝古廟開放時間,為周一至周日8:00am至5:30pm。
【古蹟的故事】
奇「妙矚」目樂樂牽動人心
紅磡北帝廟除了有不少北帝的信眾外,駐守於北帝廟內的廟祝貓樂樂亦十分受街坊歡迎。樂樂是一隻啡白色的花貓,早於2015年甚至更早,已在北帝廟出沒。
樂樂樣子冷酷,其實十分嬌嗲,不時與遊人玩耍。只要哄一哄就會喵喵叫,拍照時更會眼定定望鏡頭,一舉手一投足也洋溢可愛。不少街坊已跟樂樂十分稔熟,路過會跟牠逗玩一番,甚至送上貓糧餵食。探訪貓咪,似乎已成為參拜以外的指定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