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咀隱士」訊號塔 見證無數「海船」場面

 2024-04-04
「尖咀隱士」訊號塔   見證無數「海船」場面

尖沙咀海員俱樂部重建地盤去年發生三級大火,間接令地盤後方的一座小山重回大眾視線。尖沙咀大廈高聳林立,若非住在附近的街坊或者遊人專程前往,該座小山——「大包米」黑頭角訊號山早就真正的「大隱隱於市」了。1907年,天文台在「大包米」興建現時仍保留的「大包米訊號塔」,其功用除為維港船隻報時,亦會在颱風襲港時掛起巨大的風球訊號,讓船員警剔戒備。



大包米訊號塔現為法定古蹟。


1908起延續水警總部報時服務

在未進行填海前,俗稱「大包米」的黑頭角,原為尖沙咀東南方的一個三面環海八海角小山,高僅40米。40米放於今日,僅屬大樓約第13層的高度,惟20世紀初,小山鮮明的屹立於該區,維港對岸亦可清晰視之。當時天文台在大包米上興建一座第二代時間球塔,為海員及市民準確報時,該塔連山漸漸成為地標。


前天文台台長長岑智明表示,天文台早於1885年起在前尖沙咀水警總部、即現時的1881商場,用時間球向港內船隻報時。1908年,天文台把時間球搬到黑頭角新建的第二代時間球塔上繼續其報時服務,並在其旁邊懸掛颱風訊號,向船隻提供熱帶氣旋的消息。



岑智明指表示,時間球延續前水警總部報時服務。



訊號塔位訊號山花園上。


1961起閒置 1980開放成公園

岑智明表示,隨着無線電廣播時間訊號廣泛使用,訊號山的時間球1933年被拆除。而訊號塔人手懸掛颱風訊號的系統,則一直服務至1961年為止,該處因而一度被閒置。直至1980年,市政局接管小山並修復訊號塔,重新開放成訊號山公園,讓公眾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