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成立的中電,是本港最大的電力公司,隨着九龍及新界的用電需求日增,日益壯大的中電於1940在何文田亞皆老街及窩打老道交界設立行政辦事處大樓。該大樓中央的鐘樓,亦成為附近地標。雖然中電其後搬遷總部,亦在該處發展住宅物業,但該大樓獲保留下來,並於2023年改建成中電鐘樓文化館,向公眾開放介紹本港電力發展的歷史。
中華電力總部2018 獲評一級歷史建築。
中電鐘樓於2023 年5 月活化後開放。
文化館展出1950年代的中電總部門牌。
中電鐘樓文化館的前身是中電總部的一部分。1932年,中電購入何文田加多利山南面一幅地皮,以興建新總部來容納不斷擴充的公司規模。工地於1938年開始平整,直至1940年,當時仍為獨立建築物的鐘樓工程完成,成為中電總部。
在昔日何文田區十分顯眼
該大樓樓高5層,以現代簡約主義風格興建,兩翼建有對稱的紅磚辦公室,中央則設有一座鐘樓。該鐘樓在未有高樓大廈時的何文田區十分顯眼,在興建當時已在頂層設有三面同步報時的時鐘,每個直徑達2.4米為市民清楚報時。
1940年至2012年,該建築一直用作中電的總部。其間,中電兩次分別購入在總部旁邊的兩座聖佐治住宅大廈,以擴充總部空間。直至21世紀初,中電希望拆卸整幢大樓,以騰出該幅地皮發展成住宅項目。惟最終在2011年提出新方案,改為保留鐘樓建築,以獲取城規會通過項目,其後中電與地產商信和置業,共同發展三幢樓高25層的豪宅項目St. George’s Mansions。
時鐘原裝組件在館內保存。
常設三展區 另有退役纜車
2023年5月,原建築的地下及1樓,被中電活化成向公眾免費開放的中電鐘樓文化館。展館設有三個常設展區,包括「電力世界」、「我家故事」、以及介紹本地「非遺」項目的「人為.非遺」展覽。另外亦設有咖啡店及展出一列山頂纜車退役車卡。
中電企業發展總裁莊偉茵向《我家》介紹指,2012年中電因業務需要,以及政府正對該大樓進行歷史建築物評級,因而將總部搬遷到紅磡海逸道。她表示,希望鐘樓文化館可以展示並保留本港過去的集體回憶,成為本港新的打卡點。
常設展區有介紹本地電力發展史。
天台展出一列山頂纜車退役車卡。
莊偉茵(左)望鐘樓文化館成新打卡點。
【古蹟資訊】
中華電力有限公司總部
評級:一級歷史建築
地址:九龍亞皆老街147號
交通:港鐵旺角東站B出口沿行人天橋到達亞皆老街地面後,向東步行約10分鐘即至。
【溫馨提示】
中電鐘樓文化館逢周二、周三、周五至周日,朝10晚6開放;周一、四及公眾假期休館。免費入場,不設車位。
【古蹟的故事】
創辦人嘉道理家族 為港發展提供「能量」
鐘樓文化館內其中一個展覽「我家故事」,介紹中電創辦人嘉道理家族在本港140年發展電力事業的歷史。
1880年,以艾利嘉道理及其弟艾理士嘉道理為首的嘉道理家族,積極於香港及上海進行包括電力及燃氣、碼頭及船塢及酒店等各項商業投資。二戰結束後,嘉道理家族專注發展香港業務,尤其是中電及香港上海大酒店(即半島酒店),更致力協助戰後重建。
艾利嘉道理是中電其中一名創始股東,其弟艾理士亦於1918年開始投資中電,並興建多間發電廠,並購買直升機協助架設電塔,為九龍及新界擴充電力網,為工商業及住宅供電,成就香港的經濟發展,至今中電仍是本港最大的電力公司,負責供電予九龍、新界及大嶼山等多個離島。
其中一個展館介紹嘉道理家族。
1940 至2012 年,大樓建築為中電總部。(歷史圖片)
古蹟古鄉
民生
文化
生活
學習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