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古蹟古鄉都為大家介紹不少新界特別的建築物,如宗祠、廟宇、公所等等,但這些傳統建築物往往都有着多個用途。在屏山文物徑的另一端,有着一座只為一個目的而存在的建築物,這座正是為香港唯一專為鄉約活動而設的公所——達德公所。
「達德公所」中的「達德」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地名,而是由元朗以及屯門約三十九個村落合組成的「達德約」,最初的領袖為屏山鄧族二十世祖鄧瑞泰,其後鄧瑞泰的三子鄧勳猷繼承聯盟領袖之位,在族人協助下於清朝咸豐七年(一八五七年)在屏山聚星樓側設置辦公地點,稱為「達德公所」。
「達德公所」長期駐守有更練團,抵禦來自對岸南頭的海盜,保衛村民的安全。在公所重修前,昔日門前的空地亦是鄰近村落商人聚會的名為「屏山市」的市集,亦是由公所管理。除此之外,公所亦會舉行鄉約(村落聯盟)聚會、祭祀等鄉約活動,名乎其實為「達德約」而成。
「達德公所」並不單止在抵禦海盜上發揮作用,在一八九九年新界鄉民發起六日戰爭,以武裝行動抵抗英國接管,當時亦是以達德公所作為指揮中心。
達德公所正門
達德公所原為一座兩進三開間式建築,設計簡單實用。建築物主要以青磚建成,配以硬山頂,設有琉璃漏窗,牆基以花崗石建造。
達德公所正門,木門刻有門神。
達德公所重修紀念碑。
達德公所正門落成牌匾。
橫匾「忠義留芳」
1938年屏山鄧族及與「達德約」有聯繫的鄰近村落,包括蓮花地、橫洲、山下村等捐款資助重修公所,為當年抗英犧牲烈士在公所正廳刻石立碑,上方橫匾刻有「忠義留芳」四個金色大字。兩旁對聯:「達顯英靈如在望;德成敢勇永留名」。記載著的烈士姓名,計屏山鄉81人、橫洲鄉33人、沙江鄉18人、長莆鄉1人等合共173人。
橫匾「忠義留芳」。
達德公所內部。
慰寂祠及英勇祠
「慰寂祠」以及「英勇祠」於清朝同治五年(1866年)加建,用作紀念「達德約」與鄰近村落械鬥犧牲的烈士。
「慰寂祠」。
「慰寂祠」內部。
「英勇祠」。
「英勇祠」內部。
【古蹟資訊】
達德公所
評級:法定古蹟
地址:新界元朗屏山
開放時間:星期一、三至日:上午9時至下午1時及下午2時至5時
【溫馨提示】
達德公所現為法定古蹟,開放予公眾參觀,惟參觀時請遵從相關的防疫安排。
【古物的故事】
「抗英揭貼」發起地 新界六日戰指揮中心
一八九八年,英國欲透過《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從清朝租借新界,但新界的原居民不願被英國接管,於是以屏山鄧氏為首的新界氏族聯手,決心反抗英國的接收行動。在翌年三月二十八日,達德約發動「抗英揭貼」,組織了屏山鄧族、錦田、元朗、廈村及十八鄉的村民募集款項、購買武器、並且組織男丁共同抵抗英軍,位於屏山的達德公所正是「抗英揭貼」發生地方,亦為指揮中心。戰事最後維持了六日,最終以參戰鄉民傷亡慘重,約五百名新界人被英軍殺死告終。
達德公所重修前。
古蹟古鄉
文化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