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上水有屋邨發現沖廁後見活蟲,令「食水沖廁」再成為焦點。立法會早前通過撥款建上水石湖墟再造水廠,目標在2024年起重用加工處理污水,以「再造水」供應居民作沖廁水,取代珍貴的食水資源。議員支持善用再造水,認為既環保又乎合經濟效益,惟擔心在舊區額外敷設水管會影響區內交通,冀部門設法減低對市民影響。
石湖墟污水處理廠未來將可三級處理污水。
再造水是指將污水處理廠處理的排放水,再加工處理後,可以再次使用的水。政府於2006年開始在香港推行再造水試驗計劃,於昂坪首次試驗將收集的污水經處理及再造後,用作非飲用用途。其後,政府銳意推展於新界東北分階段,建造全港最大的再造水處理設施。
上水屠房旁建再造水廠
成果亦可調低居民水費
今年五月,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正式通過撥款,將石湖墟污水處理廠提升為三級處理的淨水設施。計劃在上水屠房旁邊新建的再造水廠內,增加氯淨水設施及抽水站,以將排放污水經密封式淨水設施處理,並設有除臭裝置。
當設施提升後,石湖墟污水處理廠連同再造水廠,將可三級處理污水及加工生產成再造水,以供上水及粉嶺、包括皇后山新發展區,作沖廁水及其他非飲用用途,預計可為香港每年節省約2,200萬立方米的食水,居民水費亦會因而受惠降低。
新再造水廠將於上水屠房前方空地興建。
工程開支預計逾12億
釋出兩公頃公共空間
發展局預計,整個再造水廠工程開支逾12億元。首階段工程,預計2024年完成,並開始可以製造再造水,而整項工程則可於2034年完成,除了可全面提供再造水外,水廠中亦將會加入不少綠化元素,並釋出約兩公頃的公共空間,以建造包括觀鳥園、種植園、生態園、河畔步道等,開放供市民使用。其實,石湖墟污水處理廠一直進行擴建工程,以增加污水處理能力及提高淨化水的水質,污水處理量現時約每日10.5萬立方米。渠務署期望,配合石湖墟新建造的石湖墟淨水設施,可把每日約5.6萬立方米經過三級污水處理的淨化水,再加工處理成為再造水。
2024 年起, 北區住宅將陸續改用再造水沖廁。
謝偉銓支持建設
冀鋪水管勿擾民
建築、測量及都市規劃界立法會議員謝偉銓向《我家》表示,香港大部分地區的沖廁水雖已用海水,但北區及不少鄉村用食水沖廁仍然存在,由於食水資源十分寶貴,用之沖廁十分浪費,因此他支持將污水再處理用作沖廁、洗街和灌溉等非飲用用途。
謝偉銓解釋,目前東江水每立方米成本約11元,海水化淡約逾12元,而再造水則只是約7元,既環保又合乎經濟效益。惟他擔心,當政府輸送再造水,要在區內敷設不少水管,工程時間亦大增,容易變得擾民,但他相信工程部門承諾會用無坑式挖掘敷設水管,應可減少對居民的影響。
謝偉銓認為再造水既環保又合乎經濟效益。
今年初, 上水有屋邨座廁內發現活蟲。
工程尚未竣工
已獲多項國際獎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於本月初網誌撰文指出,石湖墟淨水設施工程項目原址重建污水處理廠,擴建後將成為全港最大的三級污水處理設施,工程中包括四份獨立土木及機電合約,全部均採用「新工程合約」,通過當中的協作模式及機制,可避免出現糾紛而影響工程進度。
黃偉綸引述該局首席助理秘書長(工務)何英傑指,相比傳統工程合約,新工程合約模式積極提倡合約協作文化,透過合約機制,讓雙方共同管理和分擔風險,例如引入預早通報機制、及早商討及協調以降低風險等,幫助工程團隊有效地解決項目面對的挑戰,提升項目管理成效和成本效益。
有關項目在本年度新工程合約國際獎項中,榮獲多個大獎。當中該項目第一階段主體工程,更贏得本年度英國新工程合約國際獎項的「年度水利工程項目」大獎。
再造水廠全面運作後,料每年節省約2,200 萬立方米食水。 (效果圖)
石湖墟濾水廠正擴建,圖為施工中的薄膜生物反應系統大樓。
【昂坪及沙田「再造」成效佳】
政府多年來經過在不同污水處理廠,進行再造水試驗計劃後,未來將正式在北區大規模使用再造水。而過往最具規模的再造水生產設施,分別位於昂坪污水處理廠和沙田污水處理廠。
首項計劃,在2006年隨大嶼山的昂坪污水處理中心啟用而投入運作。昂坪污水處理中心是香港首間生產再造水的三級污水處理廠,將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及病原微生物等減至極低水平。經再造的水安全無味,再用於附近的公廁及昂坪纜車站作沖廁用,部分再造水,亦會用於飼養污水處理廠內魚池的觀賞魚及灌溉之用。
政府多年來在不同污水處理廠,進行再造水試驗計劃。
四污水廠現設再造水設施
而沙田污水處理廠再造水生產設施則於2011年投入運作,設施由三組過濾部件組成,每日能生產出1,000立方米的再造水,用以清洗廠房、灌溉園林、沖廁及稀釋化學品。包括昂坪污水處理廠及沙田污水處理廠在內,香港現時共有四間污水處理廠設有再造水設施。
2006 年昂坪污水處理中心首試再造水,用作灌溉試驗。
我家焦點
民生
生活
大埔北區
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