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本港接連發生命案引發廣泛關注,令社會關注精神病患支援不足問題。事實上,區內的葵涌醫院是精神科醫院,為病人提供精神科服務。惟建築老化,該院診症室今年3月,曾有病房冧石屎及假天花,令人擔心醫院「能醫不自醫」。隨著服務需求增加,該院正進行大型擴建。就基層市民的精神健康,有地區人士促請當局加強支援。
冧假天花事故導致電子設施損毀
現屬九龍西聯網 於1981年落成
公立醫院接連有冧石屎及天花等墮物事故。今年3月8日凌晨3時許,於2018年完成翻新、且會在重建工程中保留使用的葵涌醫院LM座1樓,一間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病房診症室,突然有石屎碎和假天花塌下。幸而當時深夜無人在診症室內,故未導致有病人及員工受傷,僅是對部分家具和電子設施造成損毀。
事實上,隸屬九龍西聯網的葵涌醫院早於1981年落成,至今已有接近43年歷史,為葵涌、青衣、荃灣、北大嶼山,以至旺角、深水埗和黃大仙等地區,共四分一的精神科治療及住院服務。正因經過數十年的使用,葵涌醫院設施及實際環境已變得殘舊過時,醫管局亦擔心大樓缺乏條件採用現代化模式提供精神科護理服務,因此於2013年提出重建葵涌醫院。
葵涌醫院1981 年落成,圖為早年未重建前外貌。
首期重建2018年已完成
該醫院重建工程分成三期進行。首期工程範圍包括在瑪嘉烈醫院現有停車場興建一座調遷大樓,以及翻新葵涌醫院其中三座建築物,相關工程早於2018年竣工。而第二及第三期工程撥款於2019年獲立法會財委會批准撥款後,亦隨即展開。
工程包括拆卸葵涌醫院大部分舊大樓,並興建新的主座和兒童及青少年座大樓,整體病床數量由920張增至1,000張,日間服務名額由222個提升至260個;門診診症室數目由38間增至50間;同時亦會在荔景山路興建升降機塔,連接橋通往重建後的葵涌醫院主座方便市民就醫。《我家》記者現場所見,工程仍在進行中,新大樓已具雛形,當局預計今年起重建項目將陸續落成,而整項重建包括復康花園將於2025年完工。
新主座大樓正在興建, 料2025年落成。
荔景山路將建升降機,通往重建後葵涌醫院。
陳穎欣促增精神科護士人手
新界西南立法會議員陳穎欣向《我家》表示,近日發生的悲劇事件再次敲響警號,必須正視,全面改善精神健康服務刻不容緩。她解釋,政府早前希望將個案經理與嚴重精神病患者的比例降至1比40,惟至今年4月比例仍未達標,她認為,現時醫管局精神科服務輪候時間長,情緒病患者、照顧者在社區亦未有足夠支援。
陳穎欣建議政府應增加精神科護士人手,並研究強化葵青、荃灣地區康健中心功能,加入精神健康服務及加快落實設立精神健康支援熱線,由專業人士、基層健康家庭醫生為輕度至中度患者提供支援,而較嚴重的病人則轉介予精神科專科醫生治療。
陳穎欣促請當局加強支援基層精神健康。
維修保養工程宜加強監督
另外,陳穎欣認為無論是醫院內的設施抑或醫療儀器,醫管局及相關承辦商都責無旁貸,必須確保維修保養工作做得妥善。她表示,希望當局加強監督承辦商的日常維修保養工程合乎標準,並加強罰則,包括應向表現欠佳的承辦商追究,同時把涉事承辦商列入黑名單,禁止承包政府同類公共工程,以提高阻嚇力,確保承辦商的工作質素。
早前首期重建的日間大樓已投入運作。
當局盼重建後的葵涌醫院一改以往擠迫空間。
葵涌醫院老化滲水 冧石屎砸兒童病房
今年3月8日凌晨葵涌醫院發生冧石屎及天花事故後,院方當日要即時移離附近病房的約15名病人,並安置到遠離事故地方。醫院當日隨即進行緊急檢查,並清除天花發現的所有鬆動物料。定期合約屋宇保養測量師顧問、註冊結構工程師隨後證實,剝落損壞並未對結構造成任何迫切危險。
事後根據本月6日,醫管局檢視醫療儀器及設施保養維修事宜委員會發表的報告(《檢視醫療儀器及設施保養維修事宜委員會檢討報告》)指出,雖然根據外聘顧問於去年1月19日提交的報告,事發位置未曾有發現滲水或石屎剝落的情況。葵涌醫院中的保養維修記錄卻發同一區域於2021年11月至去年11月期間,曾發生滲水事故。換言之,樓字結構保養及監管出現問題。
對於接連有醫院發生事故,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回應指,醫管局會根據合約條款,對未按相關標準進行維修保養工作的承辦商追究法律責任。另外,亦計劃在醫院層面設立醫院安全委員會,確保對醫院的設施管理和環境安全問題,作適當監測和督導。
葵涌醫院診症室,3 月有石屎和假天花塌下。
【引入國藥平靚正 議員促加快「拆牆鬆綁」】
本港醫療系統問題叢生,如部分來自外國藥廠的自費藥物昂貴,間接局限特別是罕見病及癌症病人的藥物選擇。近年國家於藥物研發迅速發展,部分國藥成效顯著,價錢亦較便宜,吸引不少海外藥企在內地投資設立實驗室以研發新藥物。
立法會議員陳穎欣表示經工聯會多番爭取後,政府接納於去年11月1日起將內地等國家藥物加入藥劑製品證明書的表列國家名單內,並於在今年2月23日起,取消「第二層審批」制度。
惟陳穎欣直言,相關新措施仍未為制度完全鬆綁,相反澳門早於前年已完成修例,容許只持有內地註冊認證的藥物引入當地。她促請政府考慮將現時兩張藥劑製品證明書的標準減為一張,令新藥註冊由兩個國家的藥物註冊認證,改為一張便可引入本地,甚或仿效澳門做法盡快修例,容許只持有內地註冊認證的新藥物在港註冊,令國家研發的癌症等藥物令本地病人使用及受惠。
工聯會促請簡化國藥於本港使用的程序。
我家焦點
民生
醫療
生活
荃灣葵青離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