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藝術界可以說得上是臥虎藏龍,往往令人眼前一亮的並非用料瑰麗的藝術品,而是當中所傳遞的文化故事。高手出招大巧若拙,為大家帶來各種的驚喜。
這次隨意的去參觀,隨即為一個掛滿「仙女」公仔、名為「人間仙樂」的藝術品所吸引,這些公仔身穿看似相當脆弱的「仙衣」,做出尤如敦煌壁畫中的飄逸動作;更神奇的是在無風的室內公仔竟然懂得「自轉」,讓藝術品更添一種「活力」。而這個作品,正是由白盒藝坊總監左燕芬創作。
左燕芬現任白盒藝坊總監,主力水墨畫及粟米衣娃娃創作。
2003 年在南斯拉夫獲啟發 將粟米衣結合敦煌「飛天」
1975 年在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藝術系畢業後,左燕芬曾當了30 多年的中學美術老師。到了退休後,她有更多時間投放在藝術創作上,2008年成為首批進駐香港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之藝術家之一,創作經驗可謂相當豐富。問到這次展出的作品為何有種別處看不到的獨特感,她指這些公仔均是用了粟米衣作為製作材料,亦即是一支粟米中最不起眼的那層「外衣」,而在她眼中卻是很有用的物料。
為何要創作這種粟米衣公仔?左老師指在2003 年她在南斯拉夫當地首次看到粟米衣公仔,並自此愛上,於是返港後開始研究並創作屬於自己的粟米衣公仔。她指這種物料本身變乾涸後往往有一種「飛天」的感覺,而曾經在敦煌遊歷的她隨即聯想到讓敦煌壁畫中的「飛天」元素,與粟米衣這種材料結合。她說:「『飛天』是敦煌獨有的文化,也是中國獨有特色,當中有一種超乎人間的感覺、嚮往大自然的味道。」
粟米衣呈現飛天的飄逸。
巨星張曼玉昔日在電影展現旗袍美,左老師就此塑造特別的花樣年華。
特意不用金屬塑膠等物料 望作品宣揚尊敬愛護自然
左老師希望可以在作品出帶出一種不要「物質化」的精神,可以說是對自然有尊敬、愛護的心,並舉例指粟米衣公仔手持的樂器,亦是由果穀這些自然物料製造,並特意不使用現代如金屬、塑膠等物料。她又笑言,大多數人都覺得粟米衣是一種容易破爛的材料,事實上只要濕水再加工,其實它是一種相當堅韌的材料,即使「擺十年八年」也不會破爛。
敦煌壁畫中的「飛天」演奏不同樂器,彈撥吹管樣樣有。
站在「人間仙樂」前面,讓人感到「宮商角徵羽」飄飄處處聞。
冀這一代人 珍惜中國獨有文化
左燕芬老師分享對香港「搞藝術」的看法時,坦言絕不容易,她指香港有種「次文化」現象,即是往往追隨西方歐美等國家的潮流,隨了畫作外,音樂亦有這個現象。她指中國文化本身就是一個獨特文化,可惜現今的學校甚少讓學生接觸,並以學校的課堂甚少教導學生學習中國音樂、國畫甚至武術,「點解唔可以保留自己民族特色,點解要這些中國『精華』往往變成文化遺產」。
左老師希望現今這一代人要珍惜,並將這些中國獨有文化保存下來,而如今的情況就如在學校只懂使用刀叉,當有人給學生一對筷子便不懂使用。她說:「因為這些不是本身而是基本技術,即使是中國人亦不易懂得中國味道、中國工具。」並舉例指正是有李小龍的存在,才成功讓西方知道「中國功夫」,以及武術指導的重要性,這正是保留中國文化的最好例子。
「貪玩的飛天下凡」,給老師捉個正著。
【《我家》眼中的娃娃】
拾花夕抬灰姑娘
虎媽準備去掃貨
來自風車屋婦人
天使仔想門飛天
我老婆就係女王
【做喜歡的事 人生過得有意義】
左燕芬老師希望香港這個國際城市可以有文化多樣性,除了西方文化外,中國文化其實亦相當重要,故希望現今這一代人能思考如何將中國文化融入生活中。
她指過往做藝術的人因為生活不富裕只是「一生求穩健」;但如今的小朋友相當幸福有父母支持,做事不再單純「向錢看」,所以亦不用「賣命」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故寄語年輕人要繼續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左老師最喜歡的作品。
不是飛天也不是剛巧叫遁地,但表現出來的音樂空靈美,也教人難忘。
封面故事
文化
專訪
生活
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