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劇老師 雖逢曲折仍有戲

 2023-11-30
粵劇老師 雖逢曲折仍有戲

粵劇老師蘇子鈴是香港第一代「八和」的學生,她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接觸粵劇,三十多年來不免有遇過曲折難關影響發揮之時,但這無阻她繼續全情投入志趣事業,活出豐盛的戲曲人生。



我甚至會在家以古琴音樂隨意編舞,編出人物情感,跟著情緒走,自己娛樂自己。


戲迷入「八和」學習粵劇

「我是非常喜歡戲劇的,加上粵劇在本土文化的地位,因而也加入八和粵劇學院學習粵劇。80年代內地百花齊放,京劇、崑曲、川劇等等不同地方劇種,都紛紛湧現於香港上演,令我眼界大開。過程中,我認識到一個關鍵,就是戲曲在舞臺的吸引力,主要來自藉古典服裝及身段動作,將故事人物內心的真、善、美呈現出來。這啟發我從此做粵劇,也依這方向為追求的準則。」蘇老師如是說。


蘇老師並憶述,當初跟隨崑曲樂漪萍老師習旦角,如演出《牡丹亭.驚夢》、《爛柯山·癡夢》等,後來也跟隨著名崑劇演員岳美緹老師習生角,並有緣演出《玉簪記.琴挑》。蘇老師甚至表示,「有得唱歌,有得跳舞,有得表現人物情緒。我甚至會在家以古琴音樂隨意編舞,編出人物情感,跟著情緒走,自己娛樂自己。」


//京劇、崑曲、川劇等等不同地方劇種,都紛紛湧現於香港上演,令我眼界大開。//



女生演書生,自有儒雅氣息。



花旦優雅姿態,動作神情緊密結合。




失聲停演學崑曲練身段

練習粵劇多時,蘇老師最初是學當花旦角色,但她曾經因為失聲而一度要暫停演出,在這期間跟了一位崑曲老師練習身段(演員的姿態及動作),開始也要扮演生角。「當時無何奈何,因為在香港學生角的人少之又少,我被逼着也要上台表演,從而給予一個機會我去鑽研及接觸生角,慢慢地就生旦兩個都喜歡。」蘇老師表示,「崑曲」為她打穩戲曲基礎,「每個字、每個身段、每個眼神都係表演緊,情感細膩,所以有『百戲之母』的稱譽。」


談及女性演旦角與生角的難度差異,蘇老師解釋說:「女性演旦角要注意人物背景身份,運用戲服及內斂一些,以表達帶出古典美身段,聲音及情感自己是女性,確是比較容易發揮的。」反觀女性演生角,蘇老師認為難度在於控制聲位來發出男性聲音,而且要提醒自己:站出台就是一位男性。「身段演書生時要演出瀟灑書卷味。至於男性情感表達,除了要從歷史及人物背外,也要多觀察男性內心世界,將之帶出於行為動作而表現出來。」


//每個字、每個身段、每個眼神都係表演緊,情感細膩,所以有『百戲之母』的稱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