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生人都要破地獄」成為熱話,點醒了不少輪迴塵間的人。帶著對生命的關切和打破禁忌的心,導演陳茂賢帶著最新電影《破.地獄》走到我們面前,和《我家》的讀者分享了他對原生家庭、對生命的思考,宏大的課題,細味著說。
疫情後思考生命教育
//(死亡話題)最唔願意講嘅唔係老人家,而係後生一輩。//
「破地獄就好似一隻舞,是你的人生當中,世上為你而跳的最後一隻舞,所以套戲英文名係The Last Dance,係我起㗎!」這最後帶著火光的一幕旋轉,卻是最先出現在陳導演腦海中的一場戲,相信很多人都被深深打動。
「東方華人社會對死亡很避忌,唔願意講,而最唔願意講嘅唔係老人家,而係後生一輩。」陳導演說,「我希望透過這套戲帶出一個訊息:死亡不可怕,後生可以大膽講,多了解」。而經歷了三年多的疫情,多少人經歷了人生無常,因此「如果老人家唔怕講,我哋唔需要特別避開。」
導演有嘢講To《我家》讀者:人身難得,在有限時間記得多表達自己。
社會塑造的溝通文化
//我們都是在踐踏中成長,在錯誤中學習。//
香港缺乏生命教育,長者因經歷得多而「睇化」,年輕人卻未有機會培養面對死亡的勇氣,而一旦他們了解死亡,社會的氣氛或許會不一樣,或許能更關顧仍在世的人,多些陪伴和寬容。
生命起落與原生家庭,都是每個人避不開的生命課題。而進入不惑之年的陳導演,談起原生家庭時依然心有戚戚焉。愛錫父母的他直言,社會應該用更開放的態度討論原生家庭的影響。「很多我這個年紀的人都受原生家庭影響,成長缺乏自信。我們都是在踐踏中成長,在錯誤中學習」,所以即使《破.地獄》上映10天就突破6,000萬票房,創紀錄的表現仍被不停刷新,陳導演卻仍常常陷入習慣性的自省。
「讀書時會被人問『點解你唔識』,工作時又被人捉你錯處……好少同你講『唔緊要,下次做好啲囉』」,這種溝通的文化是華人社會中常見的模式,「不要只是鬧,而是要知道為甚麼錯,要給機會人哋,多啲關懷和愛。」
一句「生人都要破地獄」成為熱話。
《破.地獄》國際版海報, 英文名The Last Dance 由導演自己起。
香港版電影海報,由著名美指張叔平操刀,「華」「文」矚目合體。
不怕說教怕被get錯
//我覺得一定要有,呢啲重要嘅事情不能被觀眾get錯。//
戲中的魏道生(黃子華飾)某種程度是關懷和愛的投射,他身上有對人的體察和寬容,願意溝通並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所以被問及最後一幕道生與女朋友在夕陽下的內心獨白會否太過「說教意味」時,陳導演肯定地說,「我覺得一定要有,呢啲重要嘅事情不能被觀眾get錯。」
誰說導演不自信?只不過,他的自信不是來自往績或止於姿態,而是已經融入到他對創作的投入和對表達的篤定,不然他怎麼會寫出令人信服的劇本。
與一眾演員出席東京電影節。
與女主角衛詩雅行紅地氈……你無睇錯,作品成功源於左中右出手。
【父愛難啟齒 愛要說出口】
看畢《破.地獄》,有人話「父愛」比「死亡」更難啟齒。有讀者提到這部作品感受最深的不是生死,而是郭志斌(朱柏康飾)說:「這不是我的家庭,我妻子、我兒子才是我的家庭。」
陳導演回應指,每一個家庭都很獨特,在我未成家立室的時候,我的家庭是我爸爸的家庭。當我傳承了子嗣時,那個就是我的家庭,我就需要對此負責,這就是中國傳統家庭。所以,當這個是屬於我爸爸的家庭時,我就要聽從他;而當這個家庭屬於我時,便是我作主。
陳爸爸的微妙變化
《破.地獄》成績咁好,屋企人有沒有微妙變化?陳導演分享:「當電影入選東京電影節時,我爸爸曾說『有什麼了不起?又沒有獎金。』直到最近票房表現不錯,他又改口說『都幾叻喎。』你大概就能看出他現在的態度。」
談起原生家庭,心有戚戚焉。
【沉浸式創作 沉澱式生活】
拍攝關於殯儀的電影並非易事,陳導演為求真實,開拍前用了一年半研究,更特意隨從事殯儀朋友觀摩學習,他感激朋友這一年來,每當有工作時,朋友都會問家屬是否可以讓他去。
「導演」以外,陳茂賢還是一位註冊催眠治療師及發證導師,源自他對電影創作的一份認真,「我最初想做的第一部電影是關於催眠的,但我不懂嘛!」為了讓劇本更貼近真實,他決定從零開始學習催眠技術;豈料愈學愈有興趣,後來一學就是三年。談及未來計劃,陳導演說需要沉澱一下,感受有甚麼值得寫。
希望透過套戲帶出「死亡不可怕」。
封面故事
文化
專訪
生活
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