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世人只係打過一份工。」鴻運繡莊東主黃國興邊笑着,邊輕撫裙褂上的立體刺繡,一臉自豪。60歲的黃國興,年年壓金線,半生為他人作嫁衣裳,由設計、繪圖、刺繡皆有參與,絞盡腦汁推陳出新,祝福新人的同時,亦為文化傳承出力。
製作「九幅褂」, 黃師傅會親自畫九幅紙樣,寓意「長長久久」。
3
常聽說「褂皇」、「褂后」和「大五福」、「小五福」,原來用來分辨金銀線密度。
人手刺繡龍鳳褂鞋。
師傅黃新璋為黃國興之父,自小學習刺繡工藝,1975年在元朗教育路創立鴻運繡莊。鴻運目前仍自設繡花工場,屬本地業界中碩果僅存的例子。
40多年來,兩父子堅持全人手刺繡,「細細個屋企係前舖後居,所以一放學就要樣樣都幫手做。」黃國興13歲就在店裡幫忙,17歲中學畢業後,便全情投身鴻運。於女人堆中工作,黃國興毫不尷尬,對裙褂的興趣日濃,更跟父親學習刺繡。
黃國興接手鴻運繡莊後,延續「家」的元素,包括2016年為愛女特製的HelloKitty裙褂系列陪伴出嫁。大學修讀市場管理的兒子,眼見裙褂業有發展空間,亦有意接手,但黃國興暫不言休,期望繼續落手落腳創作新款色,為新娘子送上祝福。
鴻運繡莊1975 年在元朗教育路開業。
時代在變,但不變的是對於工藝品的傳承堅持。
繡上十條金魚乃黃師傅首創,寓意「十全十美(尾)」。
90年代寒冬 注入鮮色修身剪裁
近年,本地新人大婚之日穿裙褂屬常事。原來,如此具重點象徵意義的裙褂,在90年代中也經歷過無人問津、近乎式微的時期。黃師傅憶述,當年比起穿裙褂,人們更喜歡穿西式婚紗,潮流轉變,曾經導致裙褂生意陷入寒冬。
黃國興沒有心灰意冷,反令他痛定思痛,思考裙褂設計和製作的契機。經仔細思量,他發現當時的裙褂形象沉悶,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他從剪裁、顏色等方向著手改良,設計出更稱身、顏色更鮮艷的裙褂,逐漸為人所喜好。其後,他再推出千禧褂、水晶褂等系列,渡過寒冬跨過難關。黃師傅更謂,除了市場變化,環境因素也會帶來行業巨變。
細節代表傳統 嚴謹奉行不馬虎
黃師傅直言,裙褂上每一個細節都表達中國傳統婚嫁文化,其中有其來脈及標準,原則上要嚴格奉行,絕不能馬馬虎虎,如裙褂上的蝠鼠數目必然是五隻,因象徵五福臨門。
不過,這並不代表他「強硬」守舊。有時因應客人要求改動傳統設計,他認為最重要是先向客人解說原本設計重要意義,若客人仍然因個人原因堅持,只要無傷大雅,他也會欣然配合客人的要求。
「黃國興 : 。唔想裙褂變成古董。」
「我希望裙褂是一件活的(藝術品)。」
因此,公司也開設了潮褂、HelloKitty裙褂等系列,希望能做到新舊交融,改變大眾認為「裙褂就是老土」的刻板印象。幾十年來,抱有改革精神的黃師傅多次為裙褂添加新元素,如繡上水晶、金魚、為拉鍊加上品牌字樣等。
他直言,為傳統加入新元素必須花一段長時間,讓客户和行家一步步消化、接受。「每次稍作更改或添加,都好多不同聲音,但我會堅持,因為唔想前人功夫被淘汰。」
多年苦心為保育裙掛工藝,他笑稱,最開心眼見越來越多人出嫁時穿上傳統裙褂,是對他們最大的鼓舞。
「最開心見到好多新娘,將Facebook頭像換成著裙褂相!」
裙褂已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改革新郎馬褂 膊贏咗】
「見到好多年,新娘子著裙掛,新郎就只會著西裝配合,原來因為新郎覺得傳統馬褂好『薯』!」為推動更多新郎新娘整套裙褂馬褂行禮,黃國興於是想到改革新郎馬褂,一系列的新款馬褂因而誕生。「長衫馬褂改做西裝膊,再添加不同的顏色圖案元素,讓新郎穿上身感型格舒適。」
【裙褂小知識】
新娘一定適宜著裙褂?
1. 再婚不可穿裙褂出嫁
按照中國傳統「三從四德」道德規範,女人一生應只嫁一次,所以裙褂一生亦應只穿一次。再婚新娘,可選擇旗袍等端莊中式禮服取代。
2. 「波浪腳」衣角並非不吉利
黃國興特別提及坊間一個挑選裙褂的謬誤,「好多人以為平腳款色,寓意婚姻四平八穩,波浪腳就婚姻有波折。事實上『波浪衣腳』可解作圓圓滿滿,而非坊間傳聞之意。」
3. 試褂時不可整套試
裙褂為傳統中式正統嫁衣,黃國興指出女性一生只應穿一次,即使試褂時也只能穿上身,拼下身裙來參考整體效果。大婚當日,應由母親為新娘穿上整套龍鳳褂,以表達媽媽對女兒的祝福。
封面故事
文化
專訪
生活